“经现场核实,黎城镇名人世家小区11栋3号车位充电桩,存在电表后单独引线拖接到阁楼上的混合用电问题。”9月2日,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营销计量班专职陈翔,利用国网江苏电科院研发的充电桩异常用电智能诊断大数据应用技术,现场开展了充电桩混合用电问题排查。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相应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快,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低压充电桩规模已超110万个。由于低压充电桩采用独立表计计费,部分客户为避免受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制约,会通过引线拖接插排等方式,将其他用电设备接至低压充电桩表计下,易造成总体负荷超过充电桩额定容量,带来较大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火灾。因此,迫切需开展充电桩混合用电问题的针对性排查治理。 传统的核查方式,是由有经验的运维人员通过人工手段,查看用电曲线来识别异常,由于数据繁杂、工作量大,往往耗时耗力。7月起,国网江苏电科院在国网江苏电力指导下,依托“电博士”专家团队在配网线损排查、可靠性分析等领域的大数据技术优势,构建了充电桩异常用电识别模型,研发了充电桩异常用电智能诊断大数据应用,于8月初投入试点应用。该应用依托国网江苏电力数据中台,可识别出真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流的“矩形波”特征,足不出户便能够智能排查出充电桩存在的混合用电问题,并实时计算出异常负荷用电量,被称作给充电桩“远程问诊”的在线专家。以往,依托人工经验排查一起充电桩异常用电平均需3天时间,如今3分钟即可远程使其“现原形”,核查效率大幅提升。 据统计,充电桩异常用电智能诊断大数据应用在金湖县供电公司试点应用以来,已累计排查并引导解决充电桩混合用电问题10余起,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