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载,魅力新西藏。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权,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亲自为新时代西藏工作谋篇布局,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对接西藏发展需求,强化电力保供,推动藏电外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扩大主电网覆盖范围,服务西藏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支援帮扶,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织就一张光明网 8月的阿里,格桑花开得正艳。在普兰县普兰镇科迦村,村民达瓦洛珠按下开关,房间里的灯亮了。他笑着说:“用上了大网电,生活都被照亮了。” 2007年,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成立,西藏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近年来,公司持续推动西藏电网高质量发展,相继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力天路”,主电网覆盖全区74个县(区、市)。西藏用电负荷逐年攀升,2024年,西藏全社会用电量达154.17亿千瓦时,是自治区成立之初的约593倍。 公司全力服务西藏发展,织就了一张光明网。2007年,西藏电网处于孤网运行状态,且西藏缺煤少油、水电受季节影响大,电力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出,与全国大电网联网迫在眉睫。 2011年12月,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青藏联网工程投运,西藏电网不再孤网运行,通过青海电网首次实现与全国大电网互联互通。 青藏联网工程为藏中地区电力供应提供了保障,而彼时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仍面临缺电。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投运,改写了西藏东部和四川甘孜南部缺电的历史。两条“电力天路”投运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越来越足。以昌都为例,2015年昌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38%;经济总量突破136亿元,同比增长16.1%。但在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占林芝面积约70%的墨脱县、波密县和察隅县还一直孤网运行。 改变发生在2017年。当年4月,藏中联网工程开工,5万余名参建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雪域高原。2018年11月,工程投运,实现了青藏联网与川藏联网互联,藏中电网与全国主网统一互联,西藏电网电压等级由220千伏升至500千伏,为3070个村镇156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电网建设者的脚步继续向前。2020年12月,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阿里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全国大陆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正式接入大电网。如今,西藏全区供电可靠率达99.6%。 4条“电力天路”带来了充足的电力,让西藏产业发展更有底气。在林芝市波密县开客栈的次仁卓玛满心欢喜:“藏中联网工程投运后电压稳了,客栈各种电器也敢买敢用了。”在拉萨墨竹工卡县,巨龙铜矿内各种大型设备运转稳定。“目前,我们的业务不断拓展,各项生产经营离不开稳定的电力支持。”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运维班长阿旺尼玛说。 一条条造福当地的光明线,一项项民生工程,也在促进西藏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发挥更大作用。自2015年首次通过青藏联网工程实现外送以来,西藏清洁能源已送至我国华东、华中、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10年间累计实现外送电量超161亿千瓦时。 为了更好满足西藏清洁能源外送需要,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投运后青藏直流输电能力将从6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更好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 铺就一条幸福路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村支书其加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小时候,妈妈总是催我们趁天亮把活干完,因为点灯费油,还总把屋顶熏得很黑。”如今嘎拉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视、冰箱,孩子们在电灯下读书写字。 公司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积极服务美好生活用电需要,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做好支援帮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为了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用上电,公司先后完成了“西藏地市电网‘户户通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以及“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薄弱县域电网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为解决西藏农牧区用电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里地区的措勤县平均海拔4700米,是公司对口援助县。2020年5月13日,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全国海拔最高的“三区三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措勤输变电工程贯通。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公司重点实施利民惠民、基础保障等工程,使措勤县这个牧业县大变样。 从“用上电”迈向“用好电”,这不仅是技术与服务的升级,更是用电体验的全面优化。近年来,公司加快西藏农村和边远地区配电网改造升级,补强配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网保障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地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电通了,致富路宽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玉麦村村民卓嘎说。玉麦村如今居住着两百多人。村民们买回了各种电器,过上了幸福生活。“现在有了灌溉设备,真是太方便了。”拉萨市曲水县茶巴拉乡色麦村村委会副主任次旦说。每年农忙,供电员工都会提前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解决各种用电问题,保障农业生产用电设施平稳运行。“有了更稳定的电力,就有了向更美好生活前进的底气。”用上了电动磨面机,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村民格吉群培格外高兴。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底雅乡,如今搞起了各类合作社,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国网西藏电力农电工作部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国家电网人。”领奖的国网西藏电力时任农电工作部主任何龙寿说。 扛着责任,含着深情,公司系统员工积极参与援藏工作。他们深入山峦腹地勘测选址,坚守雪域高原建设电网,把先进经验、前沿技术、业务知识带到当地供电企业,拓展援藏领域,创新援藏方式,丰富援藏内涵,以实际行动服务西藏电网发展。 绘就一幅新图景 2024年,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99%以上,基本实现全清洁电力供应,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地区。 公司不断推动西藏电网转型升级,促进西藏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服务西藏构建“一基地、两示范”能源发展新格局。 在那曲市色尼区,一座座风力发电机叶片随风转动,为这座城市提供清洁能源供给。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西藏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品类齐全,开发优势显著,开发潜力巨大。“十四五”期间,在西藏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中,清洁能源项目占比达30%。 依托全国大电网统一调节和大市场资源配置优势,西藏的绿电交易也在不断取得突破:2023年年底西藏绿电首次送入重庆;2024年年底西藏绿电首次实现外送北京;今年5月中旬,西藏年内绿电交易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 充沛的清洁能源不仅改善了西藏能源供给结构,也让绿色生活成为新风尚。西藏首个高高原机场空港岸电项目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投运,实现飞机着陆后从消耗航空燃油到使用清洁电能的转变;世界最高海拔纯电动重卡换电站项目在昌都玉龙铜矿落成,“油改电”后的矿用卡车更环保;川藏公路沿线不断有充电桩建成,选择驾驶新能源汽车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节性资源需求日益迫切。国网西藏电力坚持“源网荷储一体、水风光(热)互补”思路,积极开展构网型技术、装备的研究应用,全力推进西藏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调相机在日喀则220千伏多林变电站、那曲德吉110千伏开关站等工程中应用,提高了电网无功支撑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阿里地区首套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建成投运,为提升阿里电网供电能力、满足当地负荷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在位于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的国家电网公司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高海拔±800千伏特高压柔直换流阀真型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完成,为后续高海拔多端柔直、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送出工程设计提供了经验。一系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绿色发展让这方净土的生态持续变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迸发出更多活力。公司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服务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