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巡礼】锐利“鹰眼”俯瞰石城

发布日期: 2025-01-09

 

我叫石城鹰眼,一个数字化配电网全自主监控系统。在“石城”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和活力的城市,我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系统,而是一双锐利的眼睛,始终关注着配电网的动态,守护者这座城市的电网线路。

时间回到2019年,当时的南京配电网还没有智能调控系统。为了分析和解决线路故障,电网调度人员每天要发送70多条工作许可令、300多条操作指令,查看近1000条报警信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当时还是一名调度员的吕湛提议和带领下,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开始组建研发团队,准备打造一套全自动故障监控系统。然而,一切都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吕湛就夜以继日地翻资料、读文献,短短半年,记录的内容形成了三本厚厚的草稿,也就是我的系统底层模型的雏形。

为了让我更好满足配电抢修的工作需求,团队成员们跟随配电施工队走访了八十多个抢修现场,了解故障原因,汇总典型案例,为我的智能判别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了确保我能快速、准确地响应,他们不断优化和调整参数和算法,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演练。为了确保我的数据库具有统一性、准确性和实时性,他们奔走于调度指挥、配电抢修和营销服务等专业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实现了三个专业的数据贯通。

还记得我第一次成功发送故障信息的情景:那是一个深夜,吕湛突然接到了一条故障报警信息。起初,他以为这只是我的系统产生的又一次故障,然而十分钟后,运维人员报告说故障属实,而且与我发送的故障信息完全一致。

吕湛反复确认监控页面上的配电网故障信息,确认我已经能够准确完成监控和报警任务,一向稳重的他竟然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一刻,我也正式上岗了。

2023年6月11日,南京遭遇了一次强对流天气的袭击,八级雷暴导致多条线路故障。在十分钟内,我准确感知到了12条线路的故障,并迅速判别故障区间,实时推送了33条故障信息和抢修策略给工作人员,成功助力配电网故障抢修。

现在的我,可以让全南京的智能终端及用户采集表计能够如同鹰眼一样,实时紧盯配电网安全,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失电和电压异常等信号,第一时间反馈并告警。

此外,研发团队还将安全规定、调度规程、班组信息等海量数据纳入我的知识库,赋予我自主分析故障所属出线、影响区域、出线所属班组的能力,缩短了之前人为查线的时间,压降了故障处置时长。

近年来,配电网涉及的低压用户有了越来越多元化的用电场景,实时停复电、特殊医疗设施供电、独居孤寡老人用电监测、电气化养殖等需求层出不穷。

其中,独居老人让团队成员们放心不下。他们不断思考能否通过用电信息和大数据分析,来研判独居老人的活动和健康状态。然而,全南京市有近450万电力用户,要怎么才能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吕湛的组织下,团队成员分头联系用户和厂家,多部门协调沟通,使得“石城哨兵”、“石城卫士”、“石城守护”模块相继上线。

有了这些模块,江宁区独居在家的王奶奶的失电事件成功监测,从电梯失电通知到现场营救出被困人员、恢复送电仅用了13分钟,高淳区的丁先生再也不用担心蟹塘供氧问题……看到用户们期待、信任和感激的眼神,我也倍感荣幸。

年复一年,我和团队的成员们会一直守护着南京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