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应用一项新技术 带电作业人员实现“科技升空”

发布日期: 2025-10-30

10月25日和26日,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带电作业人员采用“无人机+电动升降装置”新技术,消除了1000千伏盱泰Ⅰ线3处跳线绝缘子发热隐患,作业效率较传统爬塔提升40%。

10月24日,输电运检人员在测温时发现,1000千伏盱泰Ⅰ线46号、105号、222号塔的跳线绝缘子存在发热现象,若不及时处置,可能会导致绝缘子断裂、掉串等问题的发生。为此,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决定采取带电作业方式进行消缺。

以往进行这种消缺,首先需由地电位带电作业人员背负10公斤重的滑车和绝缘绳,爬至与地面相距近百米的特高压输电铁塔上横担处,将绝缘绳固定在上横担上,用于传递10公斤重的丝杆和50公斤重的绝缘子。然后由等电位带电作业人员携带5公斤重的工具包,攀爬至距离隐患位置较近的横担上,通过滑车和绝缘绳,荡进等电位电场,之后开展隐患处置工作。完成一处隐患处置需要花费三四个小时,考虑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能消耗大,有时需要人员轮换才能完成多处隐患处置。

“无人机+电动升降装置”新技术的应用,让带电作业人员能够“轻装上阵”。由于无人机在负重情况下无法直接飞至百米高处,需一名带电作业人员首先攀爬至距地面约50米的下横担位置,承担住无人机搭载的绝缘绳重量后,再由无人机继续带绳往上横担飞行。待带电作业人员固定完第一根绝缘绳后,电动升降装置随即开始传递后备保护绝缘绳。在双绝缘绳的作用下,丝杆、绝缘子等都可通过电动升降装置送达隐患位置,带电作业人员也无需高空“荡秋千”,便可直接进入等电位作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