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眼”探林海 “激光炮”扫隐患

发布日期: 2025-07-25

7月17日9时,镇江市五洲山国家级公益林边,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运检三班班员杨正亭和周翀旭,开始沿着山间小道徒步,他们要从220千伏华五线7号铁塔巡至18号铁塔。

华五线7至18号铁塔区段共3.5公里,横跨1个国家级林区、3个省级林区。线路涉及镇江高新区20余户企业用电,因投运时间超过20年,加上线路通道内树木茂盛,每年迎峰度夏期间镇江供电公司都要重点关注它。

杨正亭走在前面“开路”,不时用镰刀割断拦路的藤蔓枝条。周翀旭拎着10公斤重的黑色箱体,里面装着无人机。

走了三公里,两人来到7号铁塔处。“先进行红外测温。”说话间,周翀旭挑选了一块空地,放平箱子,取出无人机,安装上一体式红外镜头,对铁塔上的耐张线夹引流板、合成绝缘子等逐一进行测温。

杨正亭介绍,以往巡线主要依赖望远镜,但受地形和视野限制,难以全面准确地排查隐患,特别是山区和林区这样的复杂区域。

测温完成,下一项重点是排查树线矛盾。周翀旭卸下无人机上的一体式红外镜头,又为其装上激光雷达装备。

“再次起飞!”9时40分,杨正亭下达起飞指令。周翀旭轻推摇杆,无人机机翼快速转动,匀速升空。高度达到15米后,周翀旭开启了激光雷达扫描。

“有了智能设备,测温不再是难事,也更容易判断树线矛盾,观测到肉眼难以发现的隐患,巡线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杨正亭介绍,利用无人机搭载“智慧鹰眼”——激光雷达装备,对输电线路通道进行扫描,能够快速获取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运维人员利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直观、清晰地察看输电线路周边的地形地貌、树木生长及建筑物分布等情况,而且能够精准测算输电线路与周边物体的距离。

“16至18号铁塔区段被多棵樟树‘环抱’,激光点云显示安全距离不足4米。”周翀旭汇报道。

“等巡视全部结束,我们再用‘激光炮’去修枝。”杨正亭边说边记录下树障隐患位置。

……

10时30分,无人机降落至起飞处,巡视结束。此时,杨正亭和周翀旭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两人迅速将无人机装箱,赶回电力巡检车上,取出“激光炮”——远程异物清除器,来到16至18号铁塔区段。

两人选好位置,默契地将“激光炮”架起,连接电源、打开开关,对准过高的树枝……不一会儿,树枝就烧断掉了下来。随后,他们重复操作,其余两处树障隐患也“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