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国网扬州供电公司职工周维忠,国网“旗帜领航”宣讲团“金牌宣讲员”、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职工杜海虹等11位国网江苏电力系统职工,作为首批“丹心”讲师代表,出席国网江苏党校“丹心”讲师工作座谈会,畅谈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化的意见建议。 作为党性教育和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国网江苏党校锚定“为党育才”的功能定位,近年来线上线下年均培训办班超过25万人天,年度最大培训量突破30万人天。 然而,随着培训规模趋于饱和,培训内容的同质化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国网江苏党校主动破局、系统谋划,积极探索教研一体化新实践,让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教学需求,全力提升培训质效。 构建“三阶赋能”培训体系 六大教研室逐个“击破”问题 在国网江苏党校求是楼报告厅的外墙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标语赫然入目。对面的教室里,张贴着“1+6+N”“教研一体化”改革思维导图,彰显其创新与决心。 去年,国网江苏党校进行了机构调整,在国家电网系统率先成立“国企党建、党风廉政、经营与管理、法律与合规、风险与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六大教研室,出台《党校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7年)》,编制“教研一体化”体系图,系统性地重塑三个阶段、十二个层级的干部人才培训体系。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宝贵经验,在中组部《党建研究》和《国家电网》杂志上刊载。 以“三阶赋能”培训体系第一阶段为例。针对一般管理(技术)人员,国网江苏党校在前期准备阶段,深入全省34家二级单位开展了7轮详尽的调研,收集上万份线上问卷,进行了178人次线下访谈,深入了解这类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存在问题。 去年3月,国网江苏党校邀请10余名知名高校教师和40余名系统内专家,组建系统外专业团队和系统内柔性团队。他们着眼于“岗前—新岗—在岗”这三大职业发展阶段,历经20余次专题研讨,完成了8门课程的录制、25门课程的开发以及包含3000余道题目的题库建设。其中,“岗前赋能”部分更是被纳入国网江苏电力“334”青年员工培优工程。 近期,国网江苏党校成功组织了首期管理知识评价,预计在一个月内完成国网江苏电力系统2024年新聘一般管理(技术)人员培训评价工作,共涉及496人次。 打造教育培训“江苏品牌” 策划“丹心行动”设计特色课程 在研究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下,培训品牌的创塑与优化为培训实践指明了方向、扩大了影响。作为第三阶段,也即最高层级的培训设计,国网江苏党校引领优秀高级经营管理者“走出去”,打响了教育培训的“江苏品牌”。 秉持“三寻三学”的培训理念,国网江苏党校连续3年组织优秀三级领导人员前往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地现场研学,将培训课堂延伸到全国的各个角落。去年,122位领导人员分批次赴浙江、北京、河北接受培训,共参访标杆企业6家、红色教育场馆5个,收集学员意见反馈86条、心得卡片71张。“走出去”培训品牌,不仅赢得了CSTD第八届企业学习设计大赛金奖、学习设计灯塔项目奖,还被中电联评为“电力行业教育培训领域影响力事件”。 青干班和青马班分别作为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的最高层级培训项目,已成为每年培训的“经典曲目”。去年,六大教研室首次深度参与青干班和青马班的培训体系设计,不仅强化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核心地位,还增设了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等实务课程。在青马班的实施过程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超过70%,并组织开展了红色影视剧配音、演讲比赛、学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同时,设置职场生涯沙盘模拟、“说写思”逻辑训练、公司战略解读等专业课程。这些精彩纷呈的课程内容和新颖别致的组织形式,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此外,国网江苏党校还在党员干部培训方面大胆创新,策划了“丹心行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聚焦基层党委书记、党员、党建专业管理人员、党支部书记、共产党员服务队等群体,量身定制“领航”“先锋”“星火”“提能”“堡垒”“为民”“铸魂”等不同主题课程,开设包含延安、红旗渠、井冈山、古田等在内的多条红色实景党课路线。 自2021年创建以来,“丹心行动”已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培训162期,吸引了4万余人次参与,培训项目荣获中企联国企改革创新成果等8项殊荣。 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的时事热点,国网江苏党校针对纪委书记、纪检专职、巡察干部等群体,创建“清风行动”培训品牌,编印江苏省纪律教育实景教育点图册。此外,还建成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吸引1万余人次前来学习,7369人次完成考试认证,有力推动了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教研相长紧扣“考题” 让学员深度参与研究课题 “党校在新征程上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如何更高质量地为党育才?”“加强献策工作要靠什么?”这三道关于党校新征程的“考题”,犹如明灯照亮了培训与研究工作的前行之路。 在教研深度融合的指引下,国网江苏党校聚焦事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建设一流央企党校的重要基础和实践问题,明确了2024年度50项研究项目,并从中精选出13项作为重中之重,由5位领导班子成员携手16位青年才俊主动揭榜挂帅、领衔攻关。同时,创新推出《智观》《研究动态情报站》等期刊,实时展现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搭建桥梁。 “每个重点项目均组建3至4人的揭榜团队,涵盖领导、部门负责人以及专职研究人员等多层次人才。我们明确每项研究的预期目标与完成时限,通过日研讨、周汇报、双月推进会等机制,确保项目出成果、见实效。”教研管理部主任潘晓忱说。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止。在延续往年“两个带来”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去年青干班培训模式焕然一新,首次让学员深度参与党校各教研室的研究课题。围绕政治能力提升、风险与安全、法律与合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四个研究方向,将青干班学员分成8个小组,在50天的培训期间内对课题进行攻关,产出8项实用性课题研究、36篇管理案例以及50余项教学案例。同时,“两个带来”也成为青马班“创客堡垒”的研究课题,充分调动学员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群策群力为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出谋划策。 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对系统内党校进行办学质量评估,国网江苏党校脱颖而出,获评“优秀”。此外,该校的“新质生产力”研究成果入选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家治理高峰论坛上发布,并在《国家治理》杂志发表。“数智化教育培训管理”项目荣获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些荣誉,无疑是对国网江苏党校教研一体化改革成效的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