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丹阳公司:“眼镜之都”的电力蝶变

发布日期: 2022-12-06

12月2日,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陈凡、王之豪来到位于司徒镇谭巷村的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巡检园内供电设备运行情况,保障产业园120家企业用电可靠。

丹阳以眼镜制造作为支柱产业,被誉为“眼镜之都”。据统计,全国约八成的眼镜产自丹阳。今年1至10月,丹阳市眼镜制造业销售收入90.8亿元,同比增长11.28%。

谭巷村是丹阳眼镜和核心生产基地,全村拥有眼镜制造企业400余家。该村党支部书记谭来训说,从过去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规模化生产,这些发展变化离不开供电企业的多年支持。

1976年,为改变全村发展滞后的困境,谭巷村村委会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丹阳县眼镜二厂。改革开放后,厂内部分技术工开始自主创业,采用作坊模式加工镜片。当时,整个谭巷村仅依靠一台180千伏安变压器供电。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到1995年,谭巷村已有10余家眼镜生产企业。随着用电量增长,村委会决定出资10万元,由司徒电力管理站(今司徒供电所的前身)新架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当时村里还没有修路,施工条件艰苦,我们紧急加派人手,仅用了1个月就完成了送电。”司徒供电所台区经理许小平回忆。

2007年,为形成集聚效应,司徒镇政府在谭巷村建设了占地面积5.36平方千米的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创业园。丹阳市恒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是园区内最早入驻、也是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企业负责人徐松年介绍,2007年11月,该企业租赁了创业园厂房,建了2条新的生产线,共有12台磨片机。当时供电容量不足、电压偏低,企业经常遇到磨片机转速缓慢的问题。徐松年便联系丹阳市供电公司司徒供电所。

该所上门勘查后,为企业优化改造了供电线路,将原先截面积25平方毫米的细导线更换为截面积70平方毫米的粗导线,新安装6台变压器,增加600千伏安变电容量,并将供电半径缩短至500米以内。供电充足了,恒峰公司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

2010年后,树脂镜片逐步替代传统玻璃镜片,成为眼镜制造业的新趋势。创业园的眼镜企业也开始转型。树脂镜片生产工序繁多,需要全自动镀膜机、清洗机、烘箱等高耗能设备,用电量较过去翻了数倍。

2020年,恒峰公司新增了3台镀膜机、6台清洗机、10台烘箱。“我向供电所咨询了增容手续,并在‘网上国网’APP上提交了用电申请。供电公司立即为我们开通办电绿色通道,快速完成了前期业扩报装手续办理,仅用25天就完成送电,用电容量增至1000千伏安。”徐松年介绍。

现在,恒峰公司树脂镜片年产量已达到800万副,远销东南亚、南美等20多个国家。产业兴旺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我们的员工全是本地村民,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比务农的收入高出不少。”徐松年说。

近年来,丹阳市供电公司围绕眼镜制造企业用电需求,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今年10月,占地3600平方米的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落户谭巷村。该公司主动开展“开门接电”服务,将配电网提前延伸建设至待开发用电地块红线外,使入驻企业的接电时长缩短了1个月,为当地眼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