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茶光互补”源荷储光协同自治台区在常州溧阳市戴埠镇金山茶场投运。该台区能够针对茶场用电负荷的季节性变化作出相应调节,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 溧阳产茶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全市茶叶种植面积7.2万亩,拥有各类茶叶生产企业300余家,年茶叶总产值约15亿元。其中戴埠镇南山片区茶企较为密集。 目前,溧阳地区茶场已基本实现制茶电气化。但由于茶叶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用电负荷波动十分明显。春季是采茶、制茶高峰期,不少茶企通过变压器增容来满足用电需求。但在一年中的其他时段,变压器就基本处于轻载或者空载状态,造成了设备资源浪费。 今年3月,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运用“配网一张图”系统,精准定位存在上述典型问题的配电台区,并联合中国电科院、东南大学开展实地调研,选取戴埠镇金山茶场所在的金山里10号变台区,作为“茶光互补”源荷储光协同自治台区改造试点。 改造后的台区内,配置了混合智能变压器、台区间互联互济装置、7千瓦茶光互补系统、50千瓦标准化移动储能舱,它们在台区自动控制系统的统一协调下,根据台区用户实时用电负荷,灵活采取多种控制策略,实现负荷均衡分配、柔性动态增容等功能。 “比如,在农忙用电高峰期,该台区调动混合智能变压器、光伏、储能,应对可能出现的过载、重载,支撑台区电力供应。在农闲时,则启用台区间互联互济装置,将茶场所在台区富余电力输送给与其联络的台区,解决了配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溧阳市供电公司发建部副主任李家斌说。 当前,茶场正处在用电负荷低谷期,“茶光互补”源荷储光协同自治台区通过互联互济,为相邻的金山里11号台区提供了20千瓦的容量支撑,至少可满足5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此外,架设于茶田中的光伏板,既减少了茶树的暴晒和冻伤风险,且每年发电量预计达1万千瓦时,可供茶场日常生产使用。配合移动式标准储能舱,还能在电网故障等应急状态下维持台区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