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公司:城市电缆拥有“天眼”监护

发布日期: 2022-09-28

 

9月19日,在无锡市经开区南湖大道与高浪路路口,根据电缆防外力破坏卫星遥感防控系统显示的危险源点清单,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运维人员卞栋正在核查一处市政施工点。尽管现场围挡高耸,但在该系统中,施工点的电缆状态一览无余。

“现在我们有了天上的‘眼睛’,可以多维立体监控电缆保护区,弥补传统人工巡查的不足,确保高压电缆运行情况可控在控,杜绝外力破坏事件。”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介绍。电缆防外力破坏卫星遥感防控系统,是她领衔的最新科技攻关项目。

高压电缆被称为城市发展的“血管”,在保障电力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高压电缆线路分散、范围大,又深埋地下,不易被发现。而道路修建、建筑施工为电缆线路带来了外力破坏风险。为此,无锡供电公司电缆保护团队在何光华的带领下,持续攻关电缆防外力破坏技术,将卫星遥感技术引入高压电缆运维工作,通过卫星遥感实时分析、精准定位,构建立体多维防护网。

“相比传统的人工实地巡检、无人机周期监测和可视化系统在线监测等方式,卫星遥感技术弥补了人手不足、环境制约、巡查存在盲区等不足,同时借助海量的信息,感知地域全局的能力,为电缆防外力破坏巡检提供了新思路。”何光华说。

获取卫星遥感影像只是第一步。如何对庞大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校正和识别,是这项研究的难点。2021年初,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成立了由劳模、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组成的科技项目攻关小组,加快项目推进。

遥感卫星、图像识别涉及算法、软件等方面知识,这对电缆保护团队来说是全新的研究领域。团队成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邀请专家培训授课。边学边研究,团队最终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算法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方法,可自动去除图像噪声、调整角度,使不同时间遥感图像的配准精度提升30%以上,用时却仅为原来的52.2%。

传统方法下,危险源点定位困难,依赖人员现场判断。团队应用北斗定位技术与卫星遥感技术,大大加快了对危险源点的定位速度。无锡市经开区高压电缆危险源点识别的准确率已达90%以上,为高压电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电缆防外力破坏卫星遥感防控系统已基本建成,系统界面优化、算法完善调整等收尾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