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35千伏龙星线4号至6号杆段,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人员清理了影响架空线路运行的39棵树木。 高大的树木给电网带来了“剪不断”的困扰。目前,南京全域60%的架空输电线路、25%的架空配网线路下方种植有树木。自2018年以来,南京供电公司年均清理树木10万余棵。今年,该公司进一步优化树线隐患治理手段,从政企协同、科技助力、规范补偿等方面着手,为线路通道运行创造更安全的环境。 政企协同 消除遗留问题 7月10日,南京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中心联合市园林部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市区内开展遗留树障集中清理行动。 此次行动覆盖夫子庙、新街口等核心区域。由于树木涉及产权单位众多、协调难度大,加之多位于交通干道,作业环境收到限制,前期工作推进较为困难。 为赶在用电高峰期来临前消除隐患,该公司配电运检中心多次主动上门与园林、交通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实施树木修剪计划。自6月起,该公司针对红花线、养虎巷线、延龄巷线等12条重点线路,陆续出动人员30余次,至7月底累计消除树障450余处。 推动政企协同、建立共治机制,是南京供电公司治理树线矛盾的突破点。该公司设备管理部副主任徐涛介绍:“每年9月底前,我们编制次年度树木修剪工作计划,报市、区园林部门备案,各区园林部门统筹考虑纳入各区树木年度修剪计划。”此外,该公司主动与区综合管理所、园林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明确树木修伐工作联系人、责任人、行政报批流程。 破解隐患在源头。7月17日,大厂园林部门在110千伏桃泰线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绿化前,向南京供电公司征求意见,优先选择灌木类低矮树种,代替原先计划种植的香樟树,避免新增树线矛盾。 通过政企协同共治,南京供电公司今年以来已修剪约12万处树障,完成140余处重难点树障处理。 科技助力 提前防范隐患 6月10日,南京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运维人员采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的方式,对500千伏三秋/汊藤线实施空间测绘,利用所获激光点云数据建立起通道三维点云模型。模型中显示,这里有2处树线距离不满足8米安全距离规定。 500千伏三秋/汊藤线位于汤泉农场区域,周边多为山区、林地等复杂地形。“传统测量树线距离的方式,主要是人工采用测高棒、测高仪等仪器,误差较大。”南京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五班班长范文政说。 据范文政介绍,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开展三维数据采集,可进行交跨距离测量、弧垂测量、导线风偏计算等分析,确定导地线与地面、建筑、植被等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将精确度提升到厘米级。这些数据反馈至后台系统后,线路运检人员通过无人机手持终端,就能直观查看三维点云模型。 今年,该公司已实现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激光点云扫描全覆盖,其中,依托无人机班组自主实施激光点云扫描的线路长达468公里,发现并处置严重隐患78处。 南京供电公司还推行集中监控、立体巡检和网格处置“三合一”通道管控模式,由网格员、网格长、设备主人、班组长和监控人员组成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划定值守点、隐患点和重点区域等运维网格,并根据树种特性等信息提前研判潜在隐患,通道故障隐患处置效率提升近50%。 规范补偿 完善管理流程 7月12日,根据《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生产项目树线矛盾补偿实施细则(施行)》,经过前期现场核实补偿内容、审核补偿材料、批准补偿等流程,南京供电公司向横溪街道西阳村村民栗某支付4500元个人树木补偿费用。 今年3月至5月,线路运检人员在500千伏三秋/汊藤线路下方梳理出57处树障,涉及1.6万余棵树木,其中汤泉街道龙华村范围内有1300余棵,由农户自行种植。 线路运检人员随即联系龙华村委,与18户村民商讨,向树主发放《安全隐患告知书》,确定需要修伐的树木数量和类型,明确限期修剪及迁移要求,并参照树木修伐施工测算标准予以补偿,双方达成一致。 修伐前,线路运检人员划定修剪树木范围,逐棵提前做好标记;修剪过程中,通过照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商谈过程及修剪过程中关键信息;修剪后,以刷漆标识已修剪树木。 在结算流程上,该公司严格履行“隐患登记-消险前信息录入及照片上传-消险后照片上传-消险审核-申请报销”步骤,确保工作量与登记数量及补偿单数量一致。针对大面积树木修伐工作,该公司运用无人机俯拍确定作业区域,结合多点采样估算整体修伐数量,有效提升工作量核对效率。 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支付树木清理补偿费用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