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东屏供电所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化管理工作台的用电采集功能,排查电表异常数据,锁定了高损台区——东屏程棚站。经现场进一步核查,该所发现某养殖户窃电,随即联合公安部门查处,挽回了损失。 近年来,溧水区供电公司在东屏供电所试点开展数字化建设,延伸主动消缺、就地办电、智能领料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精益运营水平,培育优质服务能力,为基层业务减负增效。 数字看板 主动排查缺陷 7月4日早上8点15分,陈庆龙登录数字化管理工作台,对供电所采集、电费、线损等37项指标情况逐一分析。 数字化管理工作台是东屏数字化供电所建设中的核心,它将原本分散的用电采集、营销等多个专业系统融为一体。供电所中每一张工单的办理进度、每一项指标的具体数值、甚至是每位台区经理所在位置,都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在工作台首页,陈庆龙发现系统提示:东屏西甸村一用户电表采集失败。他随即进入工作台的用电采集系统模块,查找对应电表信息,并将维修工单通过工作台派发至台区经理陈绪福。8点30分,陈绪福前往用户家中,完成了电表消缺,并帮助其消除了漏电隐患。 以往,台区经理只有通过用电采集系统召测表计,才能发现用户电表故障。数字化管理工作台将定期排查变为实时告警,将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服务,乃至延伸、增值服务。 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各项管理指标也得到优化提升。今年5月,东屏供电所入选国网同期线损百强供电所,同期线损合格率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 就地办电 免去用户跑腿 “不用跑营业厅,一个电话就上门办,第二天就能装表接电!”家住溧水东屏街道长乐村的张冬娣,今年打算将自家一处闲置房屋改造成农家乐。6月25日,她向供电所提出用电增容申请后,享受到了“就地办结”的便捷服务。 当天中午,张冬娣拨打东屏供电所台区经理李光平的电话,询问增容业务办理事项。确认张冬娣在家后,李光平告诉她,“您稍等,我马上就来办”,并交代了需要准备的办电材料。 15分钟后,李光平来到张冬娣家,他打开台区经理移动作业终端,选择相应工单类型,对身份证、房产证明等拍照上传,就完成了资料录入和方案生成。张冬娣只需在终端上核对并签字确认。 在东屏供电所,每位台区经理都配备了移动作业终端。该终端与数字化管理工作台贯通,融合了计量、农电、抢修等3个专业模块的功能,便于台区经理随身携带、就地办结。 “以前,客户申请业务时,要到营业厅填写繁琐的资料。现在,移动作业终端预设了18种无纸化流程,从扫描客户资料到客户签字确认,当场一次完成,免去了客户往返的麻烦。”李光平说。 今年以来,东屏供电所已通过移动作业终端办理85项业务,效率较以往提升28%。 智能领料 提升响应速度 7月9日是周六,晚上7点多,东屏供电所运维采集班班长王颜林接到一起村民报修,称自家墙上的电表脱落。 “外出抢修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就是领取所需材料。以前,如果遇到节假日、晚间,要先联系库房管理人员开锁,再手工登记、查找、领料,十分耗时费力。”王颜林介绍,“如今,在智能数字库房,所有领料流程都能无人化完成,便捷又高效。” 今年3月,东屏供电所改造升级了传统库房,利用RFID射频、图像识别、物联网电子标签等技术,打造成为智能数字仓库,实现工单触发领料、刷脸入库、自助领用、智能盘点等一系列功能。 当晚,王颜林通过数字化管理工作台派发抢修工单,并使用工作台中的数字库房管理模块发起了领料流程。东屏供电所值班人员张杨接单后,随即“刷脸”进入仓库。数字仓库不仅识别出了张扬的身份,还根据工单内容匹配工具、材料,自动定位所在货架,并点亮指示灯。张扬快速领取所需物资,赶往报修现场。 从“接单”到“提货”,前后不超过5分钟,节省了领料环节75%的用时,也提高了抢修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