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释放人力——泰州公司面向生产一线创新创效

发布日期: 2022-07-22

 

7月20日,国网泰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蜘蛛式作业平台及垂直升降平台,在泰州220千伏新街变电站内检修二次设备,相比传统人工登高方式缩短近一半用时。该平台由泰州供电公司“机械代人”柔性团队研发,投入现场应用已达7个月之久。

今年,泰州供电公司坚持“科技减人、机械代人”,贴近生产一线需求,加快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电网运营提质增效。

科技减人 提升业务效能

“14时20分,10千伏寺镇线寺镇基建支K04开关分级保护跳闸。”5月29日,在泰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虚拟调度员“小新”发出语音播报后,配网调控员周晓娟立即联系属地运检人员赴现场处理故障。不到15分钟,故障线路区段恢复供电。

这是泰州供电公司推动“科技减人”的成果之一。2021年11月,该公司基于语义识别、自然语言解析、机器学习等技术,研发配网虚拟调度员“小新”,它能够筛选出分级开关的短路告警、保护信息、开关分闸信号,识别故障并发出告警,整个过程仅需数秒。今年5月“小新”上线以来,将配网故障处置时间缩短25%。

在“科技减人”专项工作中,泰州供电公司深化科技手段的全业务场景应用,致力解决一线实际问题。今年3月以来,泰州供电公司成立专项柔性团队,开展无人机多载荷技术攻关,全面应用于电网规划与设计、基建验收、通信光缆巡检、输配电仿线飞行等工作

7月10日,在220千伏凤高线8号杆塔现场,该公司智能运检中心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搭载X光探伤设备,仅用时15分钟就完成了耐张线夹带电检测,解决了线路停电检修时间长、人工登塔作业耗时耗力等问题。

今年以来,泰州供电公司已推进“科技减人”专业方案35个,节省人工工作量35%以上。

机械代人 压降安全风险

今年,泰州供电公司在输、变、配等专业全面推进“机械代人”,研发智能化和自动化新装备,编制创新工法,组建现代化机械化班组,设立全业务全共享装备中心,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7月18日,在10千伏古开线9号杆,泰州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中心人员采用自主编创的“机械臂+人”单人单斗新工法,完成引线搭接工作。

该项新工法自5月应用以来,将单人次不停电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同时,作业人员与带电体及接地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增加了0.5米,降低了安全风险。泰州供电公司还同步编写了相应“三措一案”和现场作业指导书。

在前置安全管控措施的同时,推动传统设备转型升级,是泰州供电公司“机械代人”工作的另一个重点。2021年5月,该公司用3个月时间,攻克起吊盖板、电缆牵引、钢丝绳自动收纳等技术难点,研发履带式电缆敷设车。相关技术和设备应用后,作业人员可全程遥控操作电缆敷设,作业更加安全可靠,且所需人员仅为传统作业方法的一半。

到6月底,该公司已形成“机械代人”新工法12项。

搭建平台 激发创新活力

6月1日,泰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运维班班员周燚在220千伏寺巷变电站试点应用四足机器人,检验其越障性能。

周燚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变电站内传统的轮式机器人存在无法跨越障碍物、导航系统易受电磁干扰等问题。为此,他所在的柔性团队提出改进四足提升机器人越障功能,通过研发融合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实现对巡检区域的三维地形实时构建。

“我们的团队成员既是研发人,也是受益人,创新成果直接与激励机制挂钩,这也是柔性团队吸引越来越多人加入的原因。”周燚说。从2018年12月成立到现在,该柔性创新团队人数由5人增加到26人,吸纳输电、变电、配电多个专业技术骨干。

泰州供电公司以“科技减人”和“机械代人”工作为契机,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育建设。该公司成立生产、建设、营销等13个专家攻关团队,建立奖金和晋升的双轨激励机制,搭建内外部联合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