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发电600多度,我家用200度,剩下的供电公司‘买’走,再加上电费补贴,一个月能拿到250元左右。”7月20日,家住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中杨村的张先生,打开“网上国网”App“新能源”模块,查看他家屋顶光伏6月份账单明细,上面光伏发电量、上网电量、电费收益等信息一目了然。 地处长江之滨的南京,正在全力拥江发展。对外积极引入清洁电力,对内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不断推出新动作,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为一江碧水积蓄澎湃动能。 区外来电“过江” 一头是大江奔流,一头是万家灯火。 7月1日,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每年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作为重要一环,全长约39.6公里,立塔89基的白江工程(南京段)已经于去年年底已经在全省率先贯通,为显著改善华东地区环境质量,推动江苏能源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新增区外清洁电力支撑,是南京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城市的一个方面,一场更大范围的“电力革命”正在南京全面推进。 今年伊始,全市签约58个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发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城市若干举措》和《南京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据介绍,南京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结合南京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现实基础,聚力构建以电网为核心的能源配置新格局,推动电网与新能源、终端负荷、新型储能深度融合,实现能源供给、配置、消费、存储“四个再突破”和政策环境、技术水平、价值创造“三个领先”。 绿色发展无止境,项目建设不停步。今年,南京开建的电网建设重大工程达49个。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减少过江电缆建设对长江生态的影响,相关部门还正在研究电缆随公路、地铁过江隧道“共同过江”的方案。220千伏秋藤-望江-莫愁电缆线路工程,就是“搭乘”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过江。这是省内首个利用长江公路隧道敷设电缆的线路工程,将成为交通和电力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示范。 该工程建成后,输送容量相当于新建一座2台百万机组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千余吨,区外来电直达主城核心区。未来电缆通道将随建宁西路、和燕路过江隧道建设,同步预留空间。 滨江港口“增绿” 一江清水,穿城而过,百舸争流。长江南京段是整个长江航道的黄金段,南京供电公司将清洁的能源送到了江边的港口和码头。 去年,南京龙潭天宇码头投资建成全市首个高压变频岸电系统,满足国内外各类型船舶靠岸接驳用电需求。同年,龙潭港的集装箱公司,还启用了多台电动龙门吊和新能源接驳车,岸电年用电量达到31.32万千瓦时,每年可为龙潭港减排二氧化碳7600吨,相比过去使用柴油发电机节约能源达25%以上。 目前,全市沿江港口码头已经实现了岸电100%覆盖。今年,南京新生圩港、龙潭天宇码头还将新建14套岸电设施,实现千吨级泊位岸电全覆盖。这些岸电设施涵盖高压大容量变频电源、低压大容量岸电箱、低压小容量一体化岸电桩等设备,可满足7万吨级以内各类船舶靠港用电需求,总新建岸电容量达2400千伏安。 同时,南京供电公司对新生圩港、龙潭天宇码头、龙潭集装箱码头前期建设的14套岸电设施进行接口改造,解决接口不统一、难以“即插即用”的问题,总改造岸电容量达3700千伏安。 港口岸电有了,电动船也开启了“试水模式”。2月23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重3000吨级的电动货船在江心洲绿水街附近的码头下水启航,这是目前长江流域吨位最大的电动货船。南京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天介绍,“我们团队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达90%以上。” 仅半个月后,全省首艘“油改电”纯电动交通执法船“苏交执法003”号下水。“充满一次电可以航行100公里左右,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巡查工作的需求。”南京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五支队二大队队长赵宇表示,这将为全国公务执法船舶的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能源服务“减碳”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南京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进程,电力一直在赋能一江两岸—— 在创新驱动、实现能源多元服务“再突破”的过程中,南京供电公司配合政府构建用能评价体系,推进工业企业低碳制造,推动公共机构、商业楼宇绿色低碳用能,深挖电网节能减排潜力。 2021年,国内首个水泥行业“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落户溧水。“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低碳水泥、零碳水泥的需求逐渐明晰,水泥生产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溧水天山水泥公司总经理罗鹏说,与南京供电公司签订的“三步走”的零碳策略,3年后将为这家水泥企业年减碳超百万吨。 电力大数据也在为企业“画像”,与环保部门联手打击隐蔽的“散乱污”企业和作坊。“通过用电特征分析可以发现,尽管他们‘伪装’成居民用电从事生产,但往往用电量较大,且用电波动接近生产企业。”南京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技术人员介绍。 自2021年该成果全省推广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在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8个城市应用,扫描10407个台区45.97万用户,筛选出疑似清单15375户。在南京、常州、镇江、淮安等地,通过政企联合执法,现场查处的隐蔽“散乱污”企业就有20户。 电力加持下,南京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2021年指数报告显示,在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中,南京在绿色创新产出指数排名中以75.71分位居第一,创新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