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南京市公建中心等各方推动下,中办机关京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建成主供电源9000千伏安的外线工程,保障了档案库房及配套设施的施工用电。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据南京市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市安排的36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8.1%,高于序时进度4.8个百分点;420个市级重大项目共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3.2%。南京供电公司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通过“政电联动”、“开门接电”、水电气“一窗通办”等举措,为重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按下加速键。 “政电联动”驻点办公 重大项目推进,电力是先决因素。如今,“电等项目”在南京变成现实。 今年,南京共有省市级重大项目420项,南京供电公司主动靠前服务,在市重大项目办安排专人驻点办公,建立“周碰头、月报告”“一户一策”工作机制,实现重大项目“政电联动”有序推进。 LG产业园位于南京新港开发区,是韩国LG集团在海外兴建的最大生产基地。“近年来,我们集团在南京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仅今年就有新能源电池八工厂、汽车零部件和锂电池四期这样3个市级重大项目。”LG新能源电池八工厂生产基础技术部部长王盛介绍。 2021年底,了解到LG集团的用电需求后,供电客户经理刘俊立即联络在市重大办驻点的同事丁伟,一同为LG集团基地联合超前开展服务。“这3个项目中,用电需求最紧迫的是新能源电池八工厂项目,而且装机容量很大,预计2万千伏安。”刘俊表示,“我们制定了满足用户需求的35千伏供电方案,并在市重大办的协调下,与开发区管委会一同建设电力外线至用户红线处。”新能源电池八工厂预计于6月中下旬送电,为全面复工复产后的南京经济注入充沛动力。 这样“一户一策”突破重大项目堵点、难点的机制,今年一季度已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据悉,目前省市级重大项目已成功送电29项,办理用电申请的217项,占今年有用电需求项目比达64.2%,其余项目也已具备申请手续办理条件。 拓展“开门接电”示范区 6月28日,在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项目现场,1号厂房内,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无尘车间轻点操作屏幕,生产线高速运转;2号厂房里,工程师抓紧调试设备;3号厂房外,挖掘机等工程车辆来回作业,施工人员紧张忙碌……生产、建设一派火热。 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输配电设备等业务板块,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2000万千瓦时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组装、壳体、箱体及线束等配套项目,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20亿元。 3月9日,该基地申请用电,预计装机容量为12.6万千伏安。南京供电公司给出了由110千伏光明变电站接入两回110千伏进线的供电方案,电力外线工程投资原本需要2000多万。 然而,令企业惊喜的是,得益于南京供电公司实施的“开门接电”服务,基地所在地六合经济开发区已提前优化了周边主干网架,将投资界面延伸到了用户红线,企业不需花一分钱。6月16日,为基地供电的110千伏雄中1号线送电成功,另一回线路预计6月底完成送电,满足用户预期。 自2021年以来,南京供电公司已和江宁经济开发区、溧水经济开发区等5家省级及以上园区签订了《“开门接电”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先后服务187家企业快速落户。这一模式将逐步推广至全市17个省级及以上园区,实现高压用户用电报装“零投资、零等待”。 电水气“一窗通办” 企业落户开工,首要条件是“电水气”三通。今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电水气联合报装的实施方案》,推行电水气“一次申请、一并答复、一同接入”的服务模式。 作为南京市区首家享受到“电水气”联办服务的企业,4月21日、29日,市重大项目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厂房相继通水通电。 “在我们生产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前,外部电源就已具备接入条件,只待厂房内部配电设施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即送电,企业用电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诺唯赞公司工程部总负责人吴来宁对供电服务赞叹不已。 今年3月,诺唯赞公司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物流基地扩建厂房。项目分两期实施,正式用电总容量1.25万千伏安,其中一期容量7500千伏安。项目投运后,预计日产1000万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南京供电公司客户经理立即邀约供水、供气单位,于3月16日开展现场联合勘查,当场答复供电供水方案。 目前,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南京供电公司雨花供电营业厅等4个网点已开通联合报装业务,南京浦口、六合、江宁、溧水、高淳各区县均已出台政策,推广“电水气”联合服务,并在各区政务大厅设立了“电水气”联办窗口,方便客户“多种业务、一窗办理”。
服务走在需求前
报装更快更省
企业拿地即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