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常州)有限公司联合动力制造中心生产车间,13条新建生产线进入投运前的调试阶段。该中心工业工程部经理任亮表示,项目能够如期落地,得益于供电公司为其建设过渡供电线路,保障了企业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送电前的用电需求。 2020年底,为帮助企业纾困减负,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企业不再承担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的投资,由地方政府、供电公司分别承担工程土建部分、电气部分的投资与建设。 当前,在35千伏及以上高压企业电力接入工程中,由于审批流程复杂、施工难等因素,建设周期较长。针对这一痛点、难点,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抓住《意见》出台契机,推出阶梯型供电方案、联合型供电方案两项服务新举措,推动政企共担机制有效落地,保障高压企业切实享受红线外“零投资”。 分段“搭台阶” 2021年11月,常州供电公司推动常州市出台《关于规范供电行业收费提升“获得电力”水平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了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政企共担机制,明晰了工程投资界面、保障资金、建设流程,为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零投资”惠及35千伏及以上高压企业提供了落地支撑。 2021年9月,汇川公司落户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10亿元新建年产150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工厂,1个月后正式提出35千伏12500千伏安的新增用电申请。得益于上述政策,汇川公司节省了约4000万元投资成本,加足马力推进新工厂建设,计划在2022年6月率先将四分之一的生产线投产。 然而,汇川公司35千伏电力接入工程年底才能送电,若在订单回暖期租用发电机来调试和生产,一个月费用就高达50万。任亮介绍说,汽车产业链长、上下游紧密,任何一个微小零部件供应不及时,都会造成一辆汽车的“难产”。 关键时刻,汇川公司等来了好消息。“我们推出了阶梯型供电方案服务新举措,出资建设一条10千伏过渡供电线路,率先满足你们生产线调试、投产前期的用电需求。同时,我们将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加快35千伏电力接入工程建设,满足你们全部生产线投产后的用电需求。”今年4月,任亮收到常州供电公司武进区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刘晓康发来的信息,第一时间就去申请了阶梯型供电方案。 4月27日,汇川公司的10千伏过渡供电线路顺利送电。“阶梯型供电方案根据企业爬坡式的新增生产用电需求,分段‘搭台阶’提供过渡供电方案,为高电压等级电力接入工程送电前企业的用电需求送去‘及时雨’。”据常州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尹飞介绍,目前已有5家企业与汇川公司一样获得了阶梯型供电方案的精准支持。 整合“同类项” 联影(常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型医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以创新为支撑的高成长型企业,于2020年入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 “今年,我们拿出30亿元资金,新增400多台生产设备,因此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一旦断电,不仅产品报废,还会损伤生产设备。”3月14日,联影公司项目经理蒋方伟向供电公司表达了诉求,“希望新增一路35千伏电源,保障生产基地双电源供电。” 根据《意见》,这一诉求可由政企共担新建一条35千伏供电线路。然而,联影公司周边电网资源紧张,若要满足其诉求,需新建约3公里35千伏架空线路、杆塔等电力配套设施,不仅要高额投资约3000万元,而且工程规模大,受疫情影响,进度或将拖延。 如何兼顾科学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尽快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常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陈亮介绍,2022年3月起,该公司推动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政企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地方政府-供电公司”合署办公模式,每月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意见》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关工作安排。 在3月17日举办的政企联席会议上,常州供电公司从常州市新北区重大项目办公室了解到,地理位置毗邻联影公司的常州合全药业有限公司需要新增10千伏及以上双电源供电线路。于是,联合型供电方案应运而生:新建一条35千伏线路作为联影公司的备用供电电源,同时绕行经过合全公司用作其主要供电电源,最后新建一条10千伏线路作为合全公司的备用供电电源。两个企业的用电需求“合二为一”,少建设一条35千伏线路,节约了逾1000万元投资。 “所谓联合型供电方案,即统筹考虑多个客户的用电需求、负荷增长预测、主配网规划等情况,找出其中‘同类项’,整合需求、合并建设。”陈亮说。据悉,常州地区每年有20多个35千伏及以上省、市重点项目的接电申请,后续,该公司将统筹考虑相关企业需求,推广应用联合型供电方案,提升服务质效。
量身定制过渡供电方案
一次建设满足多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