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投产。 近年来,江苏省的光伏、海上风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0%以上。但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也让电网安全运行面临考验。 “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具备存储密度大、周期长、投资成本较少等优点。这将有力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消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削峰填谷’的新方案。”常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周挺介绍。 据了解,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由中国华能、中盐集团、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项目一期储能装机60兆瓦,远期规划建设规模1000兆瓦。常州供电公司为其新建总长7.65千米的110千伏储能送出线路,保障了项目并网发电。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可为江苏电网提供±6万千瓦调峰能力。 盐穴是地下盐层被开采后形成的矿洞。用电低谷时,该电站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空气,推动空气透平膨胀机发电。这座地下千米、容积相当于105个奥运会泳池的盐穴,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千瓦时,相当于6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表示,国外已有的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膨胀做功时需要燃气补热才能维持系统的循环运行,能耗大、碳排放高,电能转换效率只有20%左右。而该站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非补燃技术,收集和利用压缩空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电能转换效率可提升至60%,全过程无燃烧、无排放。 “本项目的投运,为国内压缩空气储能开发提供了‘江苏样板’。”江苏能源局二级巡视员袁焕明说。我国盐穴资源分布广泛,符合使用条件的约有2000多个,如果盘活相关资源,预计“十四五”期间能实现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盐穴储能能力,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的用电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