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在盐城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输电铁塔上,一对东方白鹳正在给3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白鹳喂食。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巡线人员密切关注着这个白鹳家庭,在确认它们安全之后,再次巡视周边电力线路,并消除安全隐患,为东方白鹳的栖息提供良好环境。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盐城地区输电铁塔上安家 这是该公司保护地方生物多样性,开展爱鸟护线志愿活动的一幕。近年来,盐城黄海湿地自然遗产地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盐城供电公司主动参与其中,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电网建设,积极探索“生态+电力”协同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繁荣与生态文明进步双赢。 大好“风光”引鸟来 盐城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约有近1000只丹顶鹤来此越冬,占全球总数的60%以上。此外,全球仅有600多只的“鸟中大熊猫”——勺嘴鹬,也会在每年8、9月份长途跋涉来到盐城。 蓝天碧水之间,鸟类宜居之地。为守护这片绿色底色,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积极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公司紧紧围绕建设清洁能源高比例的城市能源互联网,聚力提升绿色清洁能源占比,在新能源输电通道建设、屋顶光伏并网建设上下足功夫。 2021年12月,盐城500千伏鹿乡(大丰)、鹤栖(射阳)变电站新建工程陆续竣工,江苏电网500千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整体建成投运。在仅有1年多的紧张建设工期内,该公司加强政企合作,扎实做好属地保障工作,抢抓政策处理协调进度,保障了沿海地区风电并网路径的贯通。 盐城供电公司服务屋顶光伏项目并网 沿海滩涂上,一座座风机巍然耸立。耀眼阳光下,一排排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盐城供电公司大力支持区域内清洁能源发展,着力提高绿色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随着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的推进,该公司全力做好电网承载力分析,研判220千伏变电站至10千伏配电网的可开放容量信息,梳理分析配电线路近3年负载、配变台区近2年最大负载率,测算配电台区可开放容量,分析不同场景下配电网的消纳能力,并据此提前规划区域配电网的建设改造。 2021年,应对大规模的光伏接入,该公司已完成电网工程建设4项,新增变电容量1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93.9千米。 电网为生态“让路” 为把天空还给鸟儿,自2017年起,在政府推动下,盐城供电公司开始参与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改,负责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电力设施实行迁改。 根据《缓冲区生态修复方案》及政府部门整体工作方案,该公司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分类分批整改缓冲区内供电资产电力设施,指导非供电资产电力设施整改,加快推进缓冲区生态修复。截至2021年5月底,该公司供电设备已完全退出盐城境内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在拆除保护区内架空线路的同时,盐城供电公司也在加快探索杆线入地。 为保护湿地新建的电缆隧道 盐城黄海森林公园位于盐城南部,紧邻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2020年,竹根沙海上风电送出通道正经过该公园。为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该公司在国网江苏电力公司的指导帮助下,新建了一条385米的电缆隧道。该隧道西起东台220千伏恒捷线3号输电铁塔,东至东台双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0兆瓦竹根沙H2升压站,下穿一处海水养殖池塘,是盐城地区首条投运的电缆隧道。 “自2020年4月动工,整个工程历时120多天,造价2000多万元,如采用架空线路方案仅需不到300万元。虽然施工成本增加,但保留了滩涂的自然景观,也为珍禽候鸟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空间。”盐城供电公司运检部负责人介绍。 “鸟线共生”出新招 盐城地处江苏沿海,紧邻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其辖区范围内鸟类活动频繁,影响了输配电线路正常运行。爱鸟和护线一度矛盾重重。科技手段的创新,为解决这一问题赋予了新思路。 传统应用于电网的驱鸟器,主要通过倒刺或闪光驱鸟,对鸟类伤害大,但效果不佳。盐城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变频超声波“鸟趣牌”驱鸟器,当探测到鸟类靠近时,自动发出超声波和高亮、高频闪光,刺激鸟类的神经和视觉系统,在不伤害鸟类的同时,能驱使鸟类远离带电线路,避免其在线路上筑巢。 安装人工鸟窝 近年来,该公司在6个试点区域探索拟真人工鸟窝、环保型驱鸟装置的开发应用,在全市范围内鸟类栖息较多的供电线路沿途搭建人工草编鸟窝280多处,装设各型无害型驱鸟器超过20000台。 这些引导鸟类远离线路的举措,实现了一举双赢。一方面,避免了大型飞禽在线路杆塔停歇和筑巢时遭电击伤害,同时,每年压降因鸟类活动导致的线路跳闸率60%,降低了运维成本。 此外,盐城供电公司与研究机构、自然保护团队合作,在湿地保护区外围建设鸟类检测点,在鸟类活动高峰期掌握鸟群活动动向,重点组织相关区域保护性巡视和针对性的电力设施改造。该公司在保护区周边推广微电网建设,促进形成自给自足的清洁能源供给链,减少外电接入因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