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应用于1000千伏泰吴线,完成全自主精细化巡检和故障巡检方案可行性的验证。这意味着该公司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已实现全电压等级覆盖。 徐州供电公司这款自研无人机具有建模快、精度高、节省成本等特点,自2020年初投入使用后,已成完成220千伏巡检作业8000余公里,发现鸟巢、漂浮物等安全隐患600余处。在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的趋势下,2021年8月,为提升该巡检系统在多电压等级的适应能力,徐州供电公司围绕特高压输电线路巡检特点,对无人机巡检技术进行升级优化。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干扰大、导线与横担距离远,对于目前的无人机控制、图像传输和高精度拍摄提出挑战。为了让无人机更加适应特高压巡检工作环境,第一步就是克服信号干扰。对此,徐州供电公司在运用遥控器直连的基础上,加装了4G移动数据网络信号传输模块,并在易受干扰的处理器、电机等部位定制加装了屏蔽罩。当无人机进入输电线路间巡检受到信号干扰时,人工智能芯片会自动识别并智能切换信道,确保了特高压巡检中无人机的精准控制和图像的稳定传输。 1000千伏输电线路绝缘子长度达12米,体积庞大,按照以往多角度整体拍照的方式导致细节不清晰。为解决此问题,徐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人员在多次模拟试验后,采取了通过更换可变焦高精度拍摄器件的方式,将庞大横担和绝缘子分解为14个部分进行拍摄,实现对目标位置的360度全方位监控,让细微缺陷无处遁形。 在此基础上,无人机还配备了自动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编码(特征码)并实时回传的功能,运用AI技术对回传图像进行命名、分类储存,并辅助筛选出疑似存在缺陷的照片。“在目前的1000千伏线路巡检策略中,一座杆塔就要拍摄56张照片,巡检系统对照片的自动整理、对缺陷的辅助判定,有效提升了巡检效率。”徐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主任赵昌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