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新区供电服务中心组织更换大路供电所管辖的10处低压配电台区架空线。因涉及25个现场、90名施工人员,工期集中、工作现场数量激增,大路供电所仓库内的安全工器具不足,该中心安全员吴浩然根据综合检修计划,提前从邻近的姚桥供电所调配9台万用表、7支验电笔和15个安全帽,及时满足了施工现场所需。 这得益于镇江供电公司现代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该公司将市区14个供电所的营销生产全业务划归城区、丹徒、新区等3个区域供电服务中心管理,实现了以区域中心为单位的物资利用统筹安排。 2021年以来,镇江供电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区域优势最大化”为根本原则,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配农网协同、中低压一体化,推动服务质效提升和运营效率效益最大化。 一口对外 压减接电时长 2021年3月15日一早,位于镇江高新区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区的镇江汇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小雳来到镇江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提交了1.2万千伏安的高压新装用电申请。当天上午,该中心营配协同帮办服务团队刘涛和吴鑫就上门查勘,告知客户10千伏俊华线已提前敷设至附近,电源点“戴家门路1号环网柜”距其仅50米,随时可以接电。 镇江高新区是镇江产业强市发展战略“一体两翼”中的“西翼”。镇江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主动对接,获悉园区开建后即根据园区规划预估用电需求,并配合园区建设进度,提前实施外线电气工程,敷设电缆1825米,新设环网柜4台,将电送到了入驻企业的门口。 “此前,对接政府招商引资、大客户接电、杆线迁移等,需要营业及电费室、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计量室等多个部门协同。区域供电服务中心成立后,我们主动走访地方政府和重要企业客户并建立了点对点的沟通服务机制,实行一口对外,衔接好内外部工程实施进度,确保在客户受电工程完工前完成业扩配套工程送电。”镇江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郑杨介绍,推行“一口对外”模式,显著提升了供电服务体验。 2021年,该公司牵头跟踪服务京口工业园区、高新区杆线迁移以及润州区官塘新城招商引资,新架线路及敷设电缆约62.8千米,新设环网柜55台,并为80家企业送了电。 对内,该公司简化业扩报装业务流程。“原先的业扩配套项目实施流程中,营销侧重客户需求,配电侧重配网实际状况,业扩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的协调工作量大。”郑杨介绍,如今,明确由供电服务中心牵头负责业扩方案的编制、审核,使得供电方案制定更加切实可行,既考虑电网的供电能力,又考虑客户的投资负担,同时可协助建设部门协调规划、行政许可等工作,大大压减了业扩项目的前期准备时长。 据统计,2021年,镇江供电公司高压用电客户、低压非居民用电客户平均接电时长分别由上年的28.0、3.2个工作日压降至19.0和2.8个工作日。 有机融合 实现营配一体 现代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践中,镇江供电公司撤销运检部下属的配电运检室,并将配电业务划转至3个区域供电服务中心后,运营情况和效果究竟如何? 2021年12月28日19时,丹徒区10千伏盛丹线发生重合闸故障告警。该公司丹徒供电服务中心当即派出营配一体化抢修队15人赶赴现场并分成3组分段查找故障点,20分钟后即发现跳闸系风景城邦小区开关站开关以下的客户开闭所设备绝缘降低所致,便立刻实施了抢修。 “以往,发生类似配电网故障,往往需要配电抢修人员先去现场排查,若线路本体完好,再由营销人员排查客户端故障。抢修时,中压、低压、计量采集抢修队负责范围不同,缺乏整体协调性。”丹徒供电服务中心主任郭金坤说,“调整后,我们整合资源,实行了营配业务的有机融合,推行了中低压运维一体化,做到一支队伍就可以处置从中压线路到低压台变再到计量的所有故障。” 得益于此,镇江全市配网故障率由2020年的20%下降至2021年的10%,故障平均恢复时间由2.78小时压缩至1.51小时。 营配有机融合还在台区线损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旧小区私拉乱接及窃电现象相对严重,但因户线关系复杂,成为台区线损管理的“重灾区”。去年11月1日9时,该公司城区供电服务中心营配人员季溢贤发现航运新村2号配变报警,随即利用智能监测终端顺藤摸瓜,发现有3处低压主干线电流与电能表计量电流不符。半小时后,季溢贤带队赶至现场查实窃电行为3起,消除了隐蔽窃电点6处。 “原先我们只能通过加强巡视,发现一处窃电治理一处,治标不治本。”城区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刘文波介绍,如今,中心充分发挥专业融合优势,统筹开展高损台区治理,通过在低压线路末端加装智能感知集中器和监测终端,打通配电变压器至客户侧的远程监控,并以波动超过10%为限设置线损报警,应用宽带载波识别、电流畸变、拓扑定位等技术,对“台变-主干线-户”形成高效追溯,有针对性地打击了隐蔽性强的窃电行为。 统计表明,2021年,镇江供电公司累计治理线损不合格台区82个,整改长期高损台区54个,年减少电量损失约2000万千瓦时。 属地管控 更加规范高效 2021年12月24日8时许,镇江丹徒区石马镇10千伏罗庄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丹徒供电服务中心配电运检班张翔和江凯文巡线发现,61号电杆处因香樟树倾覆导致断线,急需清理树木。张翔紧急联系石韦供电所台区经理魏拥军,由其与树木主人沟通,树木主人很快就同意先锯树配合抢修,再商量赔偿事宜。15分钟后,故障抢修顺利展开。 “以往,树木倾覆导致配网故障,配电运检人员多方联系方能找到户主,常因树木赔偿金额有分歧,难以立即锯树,只能再联系属地供电所,由台区经理出面协调,兜兜转转谈妥赔偿再抢修,容易造成复电延误。”郭金坤说。 这是镇江供电公司推行供电所属地化分区管理带来变化之一。2021年,该公司将14个供电所按照分别划归城区、丹徒、新区三个供电服务中心管辖,充分发挥各区域中心的指挥、调度、监督职能以及供电所属地化运维优势,通过区域中心对配农网业务统筹,强化供电服务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有效解决了专业目标不协同、服务流程长、配农网业务末端融合不够等导致的服务效率低下问题。 不仅如此,低压项目管理也更加规范高效。 “采取区域中心中低压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管理职责更加明晰,交圈地带大大减少,从项目储备、停电平衡到施工力量安排等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而且,以区域中心为单位统筹安排物资利用,可以及时对备品供应及备品库进行动态更新。”郭金坤介绍,中心化以来,各供电所积极参与辖区内低压项目联合查勘、政策处理等工作,负责农网工程及低压业扩配套工程从需求储备、配合查勘、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项目推进更加有力。 据统计,2021年,镇江供电公司3个区域供电服务中心累计实施低压业扩项目343个,项目竣工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