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网盐城供电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多源协同视觉感知无人机,协助中国铁塔盐城公司试点开展5G通信基站巡检。这是该项成果跨行业共享的成功应用。 近年来,盐城电网发展迅速,输电线路总长达12006公里,规模居全省第二。无人机巡检虽已全面推广,但单一摄像头的现有配备,不能满足目标定位、测距等更精细巡视要求。为改变这一局面,盐城供电公司联合河海大学、长江设计院等单位,历时3年多研发了多源协同视觉感知集成系统和配套无人机产品。 该系统基于多目可见光、红外、紫外、声呐图像等多源数据,集成了多种智慧功能和应用场景,包括:输电线路通道内3D实时测绘,自动沿线飞行,外力障碍精准测量,杆塔区域的绝缘子、防震锤、耐张线夹等关键电力配件的识别与缺失检测,杆塔与输电线路关键连接点的异常温度检测等。飞行结束后,即可自动生成巡检报告。 “应用这项新技术后,相较人工登杆方式,平均每基杆塔巡视用时从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且避免了视角盲区。”盐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员工高辉说。至今,该公司利用这种新型无人机,已完成辖区内56条1706基杆塔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两倍。期间,共发现隐蔽缺陷768处,采集缺陷照片39728张,已全部整改完成。 基于在输电线路巡检应用的成熟经验,盐城供电公司主动与铁塔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宽该项成果的推广应用领域。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巡检5G通信基站试点项目。 “中国铁塔盐城公司拥有6000余座通信塔,如果采用人工巡检,每座塔成本投入约800元,且需2人同时作业。应用我们的技术后,预计每年节约基站运维成本约180万元,且管理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大为提高。”盐城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部沙骏介绍。 据悉,此成果已于2021年3月、4月已分别通过中国电力联合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均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