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在220千伏同里变电新建工程现场,43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配电装置楼施工。该工程是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首批复工项目之一,目前土建作业进度已达九成,预计3月底进入电土交接阶段。 本轮疫情发生时,正值节后复工关键期。面对严峻考验,苏州供电公司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电网基建有序复工。目前,苏州地区56项在建工程已复工29项,预计3月中旬全面复工。 严格把关 安全返岗 “苏州基建工程体量大,复工返岗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压力大。”苏州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朱海峰说。该公司压实压紧各级人员防控职责,确保实现“双零”目标。 “我们在每个项目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安排专人建立返岗人员‘防疫台账’,提前核查‘两码一报告’,所有返程人员提前报备至属地政府,并进行二次核酸检测。”据朱海峰介绍。 基建工程现场人员集中,防内扩是重中之重。为此,该公司对已返岗人员均采取封闭式管理,在作业现场和驻地之间“两点一线”活动,每日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确保入场人员核酸检测轮次与所在社区保持一致。 在白鹤滩特高压及其配套送出工程中,参建人员达3000余人,仅仅依靠社区检测人手,难以满足需求。苏州供电公司及时协调地方卫健委,在工地设置核酸检测点,开辟检测专窗,累计服务1751人次。 截至3月2日,已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64个市(区)近3830人进入苏州各电网基建工地,无一例异常。 规范流程 有序复工 工人无法按时返岗、材料设备延期供货、疫情防控措施收紧……本轮疫情导致苏州地区56项在建工程的复工进度整体延后2周左右。该公司科学应对,保障平稳复工。 2月16日,苏州石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复工,该工程作为国网江苏电力绿色低碳示范工程,新建有3台220千伏主变,将替代原220千伏越溪变为苏州吴中南部片区供电,预计6月底建成投运。“我们对照上级公司要求,建立了一套详细的复工标准流程,以便推广复制。”该工程业主项目经理胡磊说。 这套流程从计划准备、关键人员到位、作业人员进场、培训考试、现场复查、作业准备、建设单位许可7个方面,建立了44项标准化复工模板,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编制 “复工清单28条”,通过一项、打钩一项,确保各工地落实好每一项复工要求。 该公司还通过加强安全培训、优化施工组织、前移政处关口、细化供货计划、统筹停电方案等手段,动态调整作业计划,力争将疫情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把延误的进度抢回来。 2月10日,白鹤滩配套送出工程涉及110千伏基建迁改工程复工;2月19日,吴淞江电厂送出工程复工;2月20日,张家港牵引站配套220千伏线路工程复工……一个个重点电网工程现场恢复了往日的繁忙。 多管齐下 防控风险 3月2日,苏州供电公司建设部远程督察员徐彦红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胥口-香山110千伏线路工程电缆敷设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督查,对现场电缆井下通风装置未开启、部分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口罩等问题及时提醒。 当前,基建项目作业面临着安全、防疫双重风险考验。苏州供电公司严守安全红线,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安全督查方式,加强全过程安全管控。 “为精准防控风险,我们从远程视频监控、‘四不两直’现场检查、e基建系统多方发力。”据徐彦红介绍,该公司利用远程视频监控,每日覆盖普查全市在施工程;对管理缺位的项目,采取“四不两直”现场精查方式;借助e基建系统,逐条梳理施工计划,找出问题根源,督促闭环整改。 同时,该公司按照网格化排查、清单化治理的思路,将全市在建电网工程按位置划分为6个片区网格,并形成30项安全通病治理清单,明确每个片区网格的治理路线、责任人和完成时间,重点对立塔架线、“三跨”、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风险施工现场逐项检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自复工以来,苏州供电公司已累计开展视频督查50余次,现场检查出动20人次,完成了对已复工的31个作业点全面摸排,累计发现并整改现场防疫、安措执行等问题3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