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统犹如千里眼,配电箱柜一旦出现异常,我们就会立即知晓。系统还能生成最优路线,方便网格责任人最快抵达现场处理。”1月10日,在国网海安市供电公司雅周供电所班组例会上,员工张维正在分享由他带头研制的“电靓乡村”QC小组成果——电力箱柜异常状态监测管控系统。 2021年,海安市不断优化组织管理,加快员工成长,激励创新创效,将班组由一个个“细胞群”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得益于此,各班组全年为客户解决用电难题320项,服务效能得到持续释放。 成长管理 融入“生命特色” 成长墙、技能墙、智慧树、创新活动看台,走进海安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营配一班“海电飞鹰”班组活动室,一股积极向上的蓬勃之风扑面而来。 “鹰的寿命可达70多岁,但在40岁时却要经过一次蜕变才能获得重生,班组起名海电飞鹰,就是希望像雄鹰一样蜕变成长。”营配一班班长林卫安介绍。“海电飞鹰”是海安市供电公司首个生命体试点班组,也是国网江苏电力系统首批生命体班组示范点。 “这是我第一次承担小区启动方案的编制,为此查了好多资料,熬了好几个夜,仔细核对设备名称、编号、状态,每一项验电操作、每一处核对相位都仔细斟酌。”成长墙上,营配一班副班长陈志鹏投下一颗“成长球”。不同颜色的球体,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成长任务。 为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该班组将个人技能分解为6个方面,包括设备运维、客户巡检、故障抢修、倒闸操作、现场验收和信息运维。每周,班组内按50%自查、30%班长评定、20%团队互评方式,形成每个员工的综合打分,并以雷达图在技能墙上展示和更新。 “我的现场验收这块缩进去了,说明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助理工程师朱玉如指着技能墙上的雷达图说。2021年,该班组共形成自查意见98条、互检建议72条,促使员工通过找差补短,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人才培养 焕发“生命活力” 2021年11月29日,营配运维一班在20千伏如意紫都6号变电所开设了一堂“小讲台”课程,“小师傅”吴建军讲解了站房巡视全过程的工作要点,还现场演示了低压调电倒闸操作。 生命体班组建设要求每个成员都有独当一面的过硬本领。海安市供电公司致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营销配电“双导师制”,开设36项培训课程,组织班组轮师互考,由资深员工录制 “老师傅小视频”。系列举措的实施,促使班组员工成长为多面手,驱动班组生命体活力。 “每个班组不是一个单独的细胞,而是一个独立价值的单元,每一个班组都可成为承担价值创造的最小单元。”海安市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徐华说。 针对日常工作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班组成员经过创意碰撞,形成“金点子库”,从中选择课题立项。该公司还通过支部互带、结对共建,打造“众创联盟”平台,让创新成果反哺生产一线。 2021年3月,营配一班员工在巡视中发现,高低压开关柜尤其是环网柜易受到潮气侵蚀,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隐患。针对这一问题,班组于4月成立攻关小组,集思广益,拟定“环境在线监测装置”方案,纳入“金点子库”。经过反复试验,9月,装置研发成功并投用,当月就避免电缆故障停电19次。 “班组聚在一起解决问题,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也给了我更多自信心和获得感。”班组成员周琳说。 精准关怀 凸显“生命温度” “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班组文化建设的核心,从以往的‘金字塔型’班组向‘龙舟型’班组转变。徐华介绍。“ ‘龙舟型’班组的典型特征就在于人人参与,人人担责。” 按照“一班一品、共同缔造”原则,海安市供电公司因地制宜,打造班组品牌文化,完善一个班组一个特色品牌、一句班组信条、一个小书吧、一块电子屏、一面特色文化墙、一个班组微信群“六个一”标准化建设。 在打造生命体班组过程中,该公司注重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通过“微心愿”征集等方式,主动解决员工困难,传递精准关怀,使班组成为温暖和谐的职工小家。 在占地1166平方米的海电职工文化健体中心内,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台球室、动感单车房、瑜伽室、有氧力量器械一应俱全,向全体班组员工开放,缓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班组面貌焕然一新,办公环境也更加舒心,空闲时间不仅可以在读书角自我充电,还可以到文化健体中心运动放松,这样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输变电运检中心班组成员王沁洋说。 该公司还以团建、联谊等多种方式,组织班组员工开展“融合有力量”“我与祖国共奋进”“点亮幸福家园”等主题活动,营造健康、快乐的工作生活氛围,增强班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