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先机 示范引领——南京公司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发布日期: 2022-01-04

 

1月4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专职叶婷通过源网荷储低碳调度平台,测算发现南京化工园热电厂一台经过清洁排放改造的统调机组出力为80%,而另一台未经改造、碳排放高的机组已近满发。据此,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建议该电厂,合理分配两台机组的出力。在总出力不变的前提下,此举在一天内就减少碳排放112吨。

2021年,南京供电公司聚焦“双碳”目标实现,加快建设政策环境领先、技术水平领先、价值创造领先的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以电网高质量发展助推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为探索打造电力“双碳”示范贡献宁电智慧和方案。 

政策环境领先:树立能源互联样板

2021年11月8日,南京河西金融城小青综合能源站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进入立项阶段。该站预计将于2023年建成,能够满足河西金融城72万平方米商办建筑的集中供电、供冷、供热需求,成为资源高度整合、多种能源互联互济的样板。

这一综合能源站规划建设的快速推进,得益于政策支持。同年10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南京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发展以电为中心的区域综合能源服务站,鼓励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发展”。

《规划》编制阶段,南京供电公司即主动对接南京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提出“重点建设以‘变电站+冷热供应站’为基础功能,5G基站、充电站、数据中心等元素为拓展功能的综合能源站,实现冷、热等各类能源通过电能自由转换互补和综合利用,推动形成以综合能源站为枢纽的能源生态体系”等建议,最终获认可并被纳入《规划》。

溧水天山水泥有限公司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杜懿 摄)

“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供电公司以机制建设为基础、政策突破为先导、产业带动为抓手,不断提升能源变革中的引领力和示范性。

走进溧水天山水泥有限公司总监控室,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大屏上,窑头、窑尾烟囱的实时气体排放一目了然。2021年10月24日,南京供电公司推动国内首个客户侧“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在此落地,实现了对水泥生产高温煅烧等环节95%以上碳排放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这能够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改进工艺,减少碳排放。”南京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五级职员、大客户经理五班班长陈堃表示。未来两年,该公司将持续前期成果基础上,继续探索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技术,预计每年将为天山水泥公司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以上。如果推广至全省水泥行业,减排量将达5000万吨。

技术水平领先:支撑源网荷储互动

2021年9月16日,500千伏盱眙—秋藤线路工程取得南京市政府关于路径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管控区的同意意见,为早日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该工程起自1000千伏盱眙变电站,止于500千伏秋藤变电站,新建线路80.9千米,输电能力约300万千瓦,建成后将满足±800千伏雁淮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苏北大规模新能源外送需求,缓解冬季新能源大发时我省“北电南送”西通道压力。

2021年,南京供电公司秉持大受端城市电网建设理念,针对大规模新能源利用“不在就地、在远端”的实际,加快推进电网工程规划建设,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提高清洁外电占比。在做好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南京段)属地支撑的同时,该公司着力推进青海特高压入宁、淮安新能源入宁等能源“大动脉”建设,做好可研分析,对接发改委、规划局等部门,取得支持,预留通道,持续完善南京电网结构。

国内首座采用静止同步补偿器的220千伏无功补偿站(杜懿 摄)

能源互联与共享是未来一大趋势,也对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快、用能需求增长迅速的区域短时“缺电难”?南京供电公司因地制宜,从按需调节和储能两方面“破题”——

2021年10月1日,国内首个采用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技术的220千伏无功补偿站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投运。该站可在5毫秒内稳定电压,将区域电网的电压合格率有效提升至达99.997%,保证周边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精尖生产企业对供电质量的要求。

同样位于江北核心区的国内在建电网侧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是该公司给出的另一个“解法”。该站集中式储能最大充放电功率达11. 088万千瓦,存储容量为19.36万千瓦时,对消除电力峰谷差、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促进作用。目前,该站已进入验收阶段。

价值创造领先:助推城市零碳演进

“我们要在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碳强度控制上‘做除法’,在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上‘做乘法’,持续拓展能源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助推城市零碳演进。”南京供电公司总经理陈刚表示。

在南京江心洲码头,由南京供电公司、江苏船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国内吨位最大内河纯电动货船,目前已完成2台1100千伏安可移动集装箱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的安装调试,等待试航。该纯电动货船充满电后,可续航200余千米,年可替代燃油消耗约350吨。不仅如此,电池组使用10年退役后,仍可梯次利用至厂矿企业,作为储能电源。

目前,南京基本实现了全市沿江主要港口岸电系统全覆盖,总容量约2.16万千瓦。以新生圩港码头为例,2021年该码头岸电用电量达60万千瓦时,由此减少燃油消耗约35万升,减排二氧化碳约600吨、二氧化氮18吨、氮氧化物9吨,同时较使用柴油发电机节约能源25%以上。

供电人员在国内吨位最大的内河纯电动货船上协助检查电池设备(杜懿 摄)

港口电能替代成效显著,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也取得新进展。2021年5月18日,南京电动汽车极客空间江宁站投运,并由此与2020年6月建成的江北新区站形成以“一南一北”两座智能充电综合服务站为汇聚点,拥有152座充换电站、1858台充电桩的新型城市充电网络,让南京新能源车主在城区范围10分钟内就能充上电。两座智能充电综合服务站均运用了双向充放电(V2G)技术,在必要时可将电动汽车作为电源向电网送电,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智能互供。

2021年3月,该公司依托“网上国网”APP,将充电桩办理申请工作嵌入买车环节,实现了“买车—装桩—接电”联网通办。目前,仅2021年,该公司已为1000余户电动汽车车主安装了充电桩。

“除了为车主提供充电桩接电便利,我们还在争取将换电站项目纳入南京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通过科学编制规划网,多元赋能充电网,创新融合服务网,打造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态圈。”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