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25日,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为了践行绿色办会理念,本届论坛采取十项减碳措施,并通过参与碳普惠交易和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实现了碳中和办会。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以“十年携手能源变革、创新领航绿色未来”为主题,设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等议题,与全球一道深化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为全方位贯彻绿色办会要求,论坛采取了十项减碳措施,让绿色低碳随处可见。在能源供给端,会场屋顶铺设的39千瓦光伏设备持续发电,活动期间产生的绿色电力,将直接接入会场供电系统,从源头提升清洁能源含量。在交通方面,会务用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并积极倡议参会者选择地铁、公交或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往返会场。在物料使用上,碳中和茶叶、零碳纸、环保笔等遍布会场各处,连工作人员的服装和手提袋也由回收塑料瓶再生制成,最大程度减少会议的碳排放量。 对于办会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碳排放,论坛主办方通过使用苏州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进行抵消。苏州碳普惠体系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市场化碳普惠服务体系,由国网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联合苏州工业园区、中方财团、新加坡MVGX集团等多方自2022年启动共建,旨在为企业提供核查—减排—交易—认证—金融全链条服务,通过量化个人和企业的低碳行为,使其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激活分散的碳价值。“卖家能通过减排项目或减排行动获取额外收益,买家为环境权益付费,助力社会低碳转型,是一种双赢。”苏州供电“双碳”运营专门工作机构工作人员朱玮珂介绍。 本次碳中和办会的一大亮点,是首次运用了居民节电带来的碳普惠减排量。今年6月至8月期间,共有超10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苏州供电组织的“e起节电”活动。苏州居民通过调高空调温度、关闭闲置电器、随手关灯等细微举措节约用电量,碳普惠中心严格审验供电公司相关数据,依据“居民节电方法学”将节电量转化为可交易的碳减排量。“经测算,本次‘e起节电’活动共计产生碳减排量2万余吨。苏州供电通过苏州碳普惠平台将其中1000吨捐赠给了论坛主办方,用于抵消论坛部分碳排放。”朱玮珂补充道。 此外,购买绿证也成为实现碳中和办会的另一重要途径。本届论坛通过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平台,从南通吴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1.976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期)项目,购买了300张绿色电力证书,相当于3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最终实现了碳中和办会。 “本次论坛的碳中和实践,让每个家庭的‘指尖节能’都能转化为助力国际盛会实现绿色承诺的实际行动,是‘小行动’汇聚‘大绿色’的生动体现,对今后各类大型活动的绿色低碳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示范意义。”朱玮珂表示。 据了解,苏州碳中和普惠服务体系目前已经覆盖居民节电、湿地碳汇等六大减排场景,服务企业近500家,核发碳减排量35万吨,完成交易14万吨,减排量交易规模位居长三角地区首位。并已吸引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全国四省十地开展跨区合作。“未来,我们将推进更多减排项目的开发和低碳场景的创建,加强跨区合作、跨省交易,更好地服务企业、社会活动自愿减排需求和区域低碳发展目标。”朱玮珂说。 (此文刊发于2025年10月27日《中国电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