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迎峰度夏,对电网而言,都是一次大战大考。电力电量供需平衡,是一道“等式”必答题。 在江苏,“等号”的左边,用电负荷时刻变动,最高达1.47亿千瓦;“等号”的右边,区外来电加上省内“火、风、光、储”,电能澎湃。而确保“等式”成立,则需要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精心谋划和系统施策。 面对这样一道难题,江苏电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江苏电网之“稳”作答,平稳有序将每一度电送到千家万户。 坚强 千方百计优化网架结构 以长江为界,苏南地区是用电负荷中心,而苏北地区电源富集,特别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因而,电力流呈“北电南送”的特性。如何在过江通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北电南送”过江输电能力,始终是江苏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关键。 4月28日,扬州至镇江± 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这是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通过对现有跨越长江的一条220千伏输电通道进行改造升级,使其输电容量由原来的约50万千瓦增加到了120万千瓦。 工程投运,效果如何?江苏电力调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七八月,扬镇直流工程平均输送功率约108万千瓦,其中3天实现满功率运行。 工程投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输电能力的提升,它的“畅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苏其他6条500千伏及以上过江通道“交通拥堵”的状况,全省“北电南送”整体能力由此得到提升。 江苏电力着眼“坚强”,着力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提升整体供电能力和电网分区平衡能力,夯实了电力保供的物理基础。 500千伏西津渡(句容)—廻峰山—武南线路是江苏较早投运的500千伏线路之一。建设之初,单回线路就满足了当时所需,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条线路已逐渐成为苏南地区500千伏网架的“薄弱点”。为此,江苏电力把该线路改造(单改双)工程列入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程。 然而,江苏电网规模大、密度大,网架结构优化,动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做好大文章。江苏电力工程咨询公司项目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刘志伟介绍,单改双工程的停电“窗口期”仅有107天,其间要拆除71.5千米单回线路并重新架设双回线路,施工作业高峰有近2000人同时进行“大会战”。6月24日,单改双工程顺利投运,有效增强了苏南地区500千伏网架。 既有500千伏网架的整体优化,也有局部的短板补齐。 在南京,220千伏秋藤—望江输变电工程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南京西环网多年保供难题。在常州,500千伏武南变电站主变压器增容工程竣工,进一步提升了供电能力。在淮安,110千伏王元变电站投运,替代原有的35千伏王元变电站,成为淮安生态新城西南片区新的电源点…… 迎峰度夏前,按期建成8项主干网、1383项配电网工程,江苏电网以坚强方式运行的底气十足。 可靠 “最后一公里”精准发力 提升供电可靠性,始终是电网企业的关注点和发力点。 7月5日,国网盱眙县供电公司对全长60千米的10千伏云山线进行负荷切割,将原挂接122台配变中的62台转至10千伏泥沛线,使原本臃肿的云山线一分为二。 配网网架不合理、配变重超载等问题,是江苏电力推进配网改造升级的着力点。“以可靠性为导向,今年我们全面梳理城中村、老旧小区、农村配电网供电薄弱环节,度夏前完成了配网升级改造项目1.16万项,补强了供电‘最后一公里’。”江苏电力配网管理部配网运检处处长刘利国介绍。 继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苏州工业园区核心区等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逐步取消计划停电之后,今年,江苏电力继续发力。 7月22日,江苏电力在扬州仪征建成整县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设备部主任李良民介绍,2023年6月以来,该公司实施397项适应性改造项目,增加了不停电作业人员和发电装备,让“计划停电”变成了历史。 江苏电力着力打造“停电无感、用电无忧”的新型电力保障网,通过建设配网多层级故障自愈体系,将标准自动化线路覆盖率提升至81.6%,减少停电时户数54.65万。 与此同时,江苏电力推动发电作业全面应用于配网检修。据统计,迎峰度夏期间,累计开展不停电作业4.1万次,减少停电时户数150.14万,其中,全省发电作业次数达1820次,同比增长163.1%,减少停电时户数2.4万。 供电可靠与否的另一重压力,来自海量分布式光伏装机的接入和消纳。据统计,2023年江苏月均净增1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导致千余个配电台区潮流反向重超载。今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有增无减,如何引导? 江苏电力开展徐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编制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典型方案,并加快配网接入适应性改造,实施网架补强和配变增容,满足了今年前7个月均净增分布式光伏装机160万千瓦的接入和消纳需求。 智能 为电网插上智慧的翅膀 8月26日10时,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无人机作业中心,作业班班长王神玉通过无人机全业务管控微应用平台轻点鼠标,一架无人机便从15千米之外的220千伏海工变电站机巢内缓缓升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任务工单,完成了对10千伏北园线的精细化自主巡视。 该公司建成21座无人机全自动机巢,实现了泰州主城区内输、变、配设备无人机智能巡检的全覆盖,输配电、变电站精细化巡检可分别由每季度开展1次提升到每月4次、每3天1次。 无人机自主巡检从输电线路、变电站逐步向配网延伸覆盖。无人驾驶巡检车、新型巡检四足机器人等在江苏各地也大显身手。输电、变电、配电等朝着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是一张不断完善的全域信息网。 年初,江苏电力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数字智慧电网,首次实现了万亿量级电力大数据的融合贯通。它就像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的“大脑”,通过遍布电网各个环节的海量感应器和控制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动态感知覆盖10万平方公里的江苏电网的运行状态。 为了支撑智能精准感知,江苏电力还构建了智慧物联平台、电力北斗平台、统一气象平台、统一视频平台等。 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中,江苏电力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加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确保重要设备状态可控在控。 ——完成输电通道隐患识别算法升级,延伸识别防尘网、彩钢瓦、游离异物等隐患物,平均识别率提升一倍多,大大降低了输电通道遭外力破坏的风险。 ——上线省级变压器健康诊断平台,形成了主流厂家故障缺陷特征画像,构建了包含330余条运检策略的综合可靠性评价方法,可远程对在运的6000余台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进行精准“望闻问切”。 ——±800千伏苏州换流站,遴选了可能造成直流闭锁或设备跳闸的10类核心设备,设置5000余个测点,故障发现和分析时间可由原来的30分钟缩减至2分钟。 (刊发于《中国电力报》9月13日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