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4时,记者一行来到华东电网的重要枢纽、也是常州首座500千伏变电站的武南变电站采访。 步入主控楼大厅,一个身着黄色工装、身材娇小的女子正打电话协调工作。她叫陈妍,是武南变电运维(监控)班班长,也是这座已运行了26年老站的“大管家”,前不久,老站换上了“新颜”——主变压器增容和西津渡—廻峰山—武南“单改双”两项工程相继完成。 工程投运完成,寥寥几笔一带而过,但其中艰辛只有亲历者自己清楚。 “知道很难,没想到会这么难。”见到陈妍,温婉美丽的形象与“拼命三娘”的传闻名号似乎难以重叠。谈到专业工作,见面时有点腼腆、似乎不善言辞的她立刻变得侃侃而谈,“我们面对的安全风险压力、管控难度都是前所未有。” 武南变4号主变增容改造工程于1月19日-6月17日期间开展,“单改双”则是1月12日-6月24日,两大工程工期几乎完全重叠;武南变又是在运变电站,也就意味着在工程建设中,车辆无法“大展身手”,要时刻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既要管人员又要管车辆,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又要保证施工安全。既要、又要、还要……难度层层升级,让人望而却步。而对于入党8年的陈妍来说,困难重重反而激起了她不服输的干劲,且看“拼命三娘”如何见招拆招。 参建人员多?站内高峰时期准入人员高达近500人,除在大门口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外,要求各个单位的施工人员分别着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如此一来,各作业面有没有超施工范围一目了然。 特种车辆多?吊车、挖机、泵车、商混车……站内光作业车辆就有数十种,想要保障与带电设备足够安全距离,车辆进站行驶路线及停放位置至关重要。 在一次的支部党员活动日中,陈妍将这个问题抛出。“我想要不在现场做个板子,是不是更直观?”“再做些不同颜色的吸铁石,代表不同车辆!”……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在支部集体的智慧下,武南变特种车辆作业看板“诞生”了。 “我们先将现场设备图纸还原到板子上,用红笔圈定基建围栏,再用吸铁石标注出特种车辆位置、数量等。”陈班长向记者展示道,“每天交接班时我们要求工作负责人、许可人在看板上交待清楚,安全管控人员到场后也可对照看板,随时查看车辆是否‘越界’。”工程期间,陈妍电话从早响到晚,不停地协调人员物资、施工进度跟踪、安全管控等各项事宜,她笑称自己是条“八爪鱼”,哪里都要伸一手。“有些事,我不亲自问过不放心。”想找到陈班本人?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若是能看到一个小个子的红马甲,那准是她没错。 除了成为“面面俱到”的超人,拥有班长和党员双重身份的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以身作则的榜样。 时间紧迫,人手不够?两项工程施工难度都极高,本身施工占据了很长时间,留给运维、检修人员验收时间就少了很多。如此一来,加班就成了班里的常态。 然而在现场,陈妍永远是那个最晚离开的人。“不亲眼看到人离、物净、场清,我不放心。”无论前一日工作到几点,第二天一早又会在现场看到她准备的身影。“杂事我做多一点,大家就能集中精神干更重要的工作。”也许是受到了她的鼓舞,班里党员纷纷请缨,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只为工程顺利完工。 终于到了最后的启动时刻,通宵操作在所难免。本次两项工程的启动时间相当紧凑,仅仅间隔一周,期间还涉及500千伏母线轮停及各项试验工作,为此,支部决定成立党员突击队,由党员带领两班人员轮换进行。即便如此,陈妍还是事事都要过问,时时放心不下,有时还要亲自上阵。 6月17日0时48分,经过两天一夜不间断操作,4号主变压器启动完成。来不及庆祝,4天后,“单改双”工程启动又开始了。23日凌晨,经过两周的高强度作业,众人的体力、精力都已达到极限,见大家都快“熬”不动了,陈妍决定让其他人去休息,她和副班长亲自完成最后的操作工作。当日3时2分,所有投运操作圆满结束。 工程顺利投运,短暂的休整之后,陈妍迅速转段,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电网一头连着电力企业,一头连着电力用户,是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的关键枢纽。主变增容和“单改双”工程之所以工期如此紧张,是为了赶在夏季用电高峰来临前投运,以提高江苏电网安全保障能力。 但光是完成投运还远远不够,身为设备的主人,其主要职责就是做好设备的运维管理,确保设备时刻处于健康状态。 16时30分,陈妍看了眼外面,手一挥:“太阳没那么毒了,走,咱们巡视去!”带上绝缘手套、望远镜、测温仪等装备,跟随陈班的步伐,记者一行进入户外设备区。 迎面而来的是变压器运行的轰鸣声和“滋啦”作响的放电声,听起来毛骨悚然。“你不要以为这是噪音,这其实是一种信号,根据声音的大小,我们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陈妍向记者介绍。 武南变占地230亩,全站上千台设备、上万个点位都要逐一仔细察看,巡视一趟就要近2小时。迎峰度夏期间,运维人员每天都要完成三巡一测,保电时段还要增加一次特殊巡视。一天下来,要走上近5公里,还时不时正在设备下方钻进转出,很是累人。 陈妍说,干运维的不仅要胆大,更要心细,巡视不止是个体力活儿,还得下足“绣花功夫”,任何一处端子破损或接触不良,都可能影响电网正常运转,来不得半点马虎。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陈妍身上的这股子拼劲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有所体现。 2022年,省公司开展监控业务属地化调整。“监控我是一窍不通,但是大家都不了解,越是这个时候,党员越要顶上,我不上谁上?想要具备挑大梁的能力,畏手畏脚是行不通的。”陈妍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全省第一批监控业务集中培训。秉持着这个信念,整整一个月的培训,陈妍努力钻研,不仅自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还利用休息时间编制教学培训课件,以便班组其他人学习。 2023年6月,武南班顺利接手了常州5个500千伏变电站的监控业务。“迎峰度夏期间,监控人员也将通过远程视频巡视、电压集中监视、负荷定期分析等手段,协助现场值班员做好设备状态的分析。” 目前,江苏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程已全部投运,共建设8项主干网、1383项配农网保供工程,为迎峰度夏提供坚实保障。 惟久久为功者进,惟持续发力者强。投运完成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已经到来。面对夏季高温高负荷的严峻挑战,红色力量将继续活跃在每个保电的现场,用不服“暑”的精神擦亮党员的红色名片。 分布在各地的电力“心脏”,无形却有力。电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万千家庭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 武南变主变增容工程投运后,将该站总容量提升至324万千伏安,有效提升了武进区供电能力,为常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等30余项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提供电能支撑。“单改双”工程的成功落地则解决了廻峰山地区网架相对薄弱的问题,为今夏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深入采访中,对陈妍的初印象逐渐淡去,一个甘于奉献、敢于冲锋的电力工作者、先锋党员形象愈发清晰。 真的不难么?持续升级的安全管控是难的,连续通宵的投运操作是难的,日复一日下足“绣花功夫”的运维是难的,40度高温下2个小时长达5公里的巡视也是难的。 那又为何看起来没那么难?因为有着迎难而上的勇气,有着肯钻研不服输的韧劲,更因为有着对初心的铭记、对使命的坚守,有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正如武南站内的石碑写的那样,世上“武南”事,只怕有心人。 在这座新晋“万亿之城”的热土上,我们看到的是党建力量的深度渗透,它像一股红色的暖流,涌向基层、一线和每一个重点工程的现场。那里,有一群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红色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一颗颗跳动的红色心脏,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他们,城市的理想得以守护,万家灯火得以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