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在一线①】“红色力量”集结绿电跨江现场

发布日期: 2024-07-02

初心如磐,征途如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也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的第10年。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为民服务初心,胸怀“国之大者”,全力保障电网安全、守护万家灯火,以实际行动向党献礼、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

关键时刻有关键担当。当前,迎峰度夏保供攻坚战已经打响。烈日下、风雨中,一个个支部坚如堡垒,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党建优势如何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信仰之光如何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力量?即日起,公司组织苏电传媒记者走进基层一线现场,寻访身边的先锋榜样和他们的动人故事,并开设“党员在一线”专栏持续跟踪报道。

6月25日,正处梅雨季节,早晨时不时会有阵雨落下,南京秋藤-望江220千伏线路工程电缆土建E标段施工项目部,鲜艳的党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段时间高温加梅雨,大家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开始检查工器具,准备施工。”早上7点,张源就赶到工地指导、监督工作。作为南京秋藤-望江22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负责人之一,每天一大早就赶往项目施工现场,已成为他的日常。

这位年纪轻轻的“90后”小伙子,已经是一名“老”党员,19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该项目施工的“总把关人”,党员的身份意味着责任的加码,如何超前谋划、统筹协调,带领团队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摆在了张源的面前。

南京秋藤-望江220千伏线路工程是国网南京供电公司2024年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作为输电距离最长的陆上220千伏电缆线路工程,总长达30.09公里,分为多个标段同时进行,涉及架空、盾构、顶管等多种施工方式。

“该项目采用架空线路方式走线至南京绕城公路以东,转为电缆,再采用电缆线路接至220千伏望江变电站新建工程。”张源介绍,线路工程架空段新建同塔四回线路,长8.7公里,需要跨越绕城高速及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架设导线。

工程施工横跨两道铁路,挑战之大可想而知。

跨越段长达340米,每晚施工窗口期仅2小时,还存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吊车倾覆等多重风险,必须慎之又慎,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如何攻坚?张源想到了师傅陈德风的教诲:集结“红色力量”。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扬在一线,是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党建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早在2022年该项目建设之初,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吸纳了来自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物资保障等专业的20名青年党员骨干。

“这种时候,就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集成合力啃下这块‘硬骨头’。”张源说。共同学习、团结互助、攻坚克难……施工团队专门成立党员攻关小组,确定采用无人机放线方式,辅助4台100吨吊车进行保护,同时利用多台高大型控灯作为夜间照明,确保施工安全可控在控。

在党员攻关小组和施工人员的合力奋战下,跨越段施工历时9天顺利完成。

由于工程线路长、施工难度大,工程分为江北段、江心洲段、长江隧道段和绿博园段同步推进建设。除了架空线,张源同时主管长江隧道段的施工。

“这里便是项目绿电跨江的主干道。”10时许,来到隧道的负三层,张源介绍,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南京公司利用过江市政公路隧道穿越长江,与新建一条过江电力隧道相比,不仅节省了城市地下空间,还降低了工程风险。

进入施工关键期,困难随之而来。“过江市政隧道高落差、多翻转、大截面,电缆送下去很容易出现损伤。”张源带着党员攻坚小组再次“冲锋”,研发了新型电缆支架、大长段电缆等创新技术,引进智能化电缆输送机,有效降低施工中的电缆损坏率,减小电缆线路故障率。“可以说项目能顺利推进,临时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功不可没。”

这样的故事,在项目现场并不鲜见。隧道里施工环境密闭且复杂多变,党员技术骨干冲在前线,引进具有南京特色的地下空间智慧管控平台——能够对施工人员、环境进行远程监控,实现密闭空间施工的动态管控;为了把对隧道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技术团队深入研讨交流,用分块预制、现场拼装代替传统的现场浇灌建设电缆沟。

“我所理解的先锋,就是要在每一项任务、每一次工作中全力以赴。”晌午时分,张源才完成全面检查,从20多米深的地下隧道爬上来,此时他已浑身湿透。

外面的世界雨后放晴,张源透湿的工作服很快就干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他黝黑的脸庞上,已在一线摸爬滚打8年的他,让人看起来有着超乎年纪的成熟、稳重。

为了确保项目施工如期进行,该工程开工以来,张源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施工监督,从资源调配到进度管理,假日不打烊,奋力拼速度。

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预计工程将于今年7月底完工,投运后,可将苏北绿电直送南京核心城区,有效改善南京主城区用电紧张的状况。

地上,架空线走向笔直;地下,电缆排列井然有序。

对南京主城区而言,南京秋藤-望江220千伏线路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成后绿电过江,将极大提升南京地区供电能力。

工程线路长、施工难度大,要赶在迎峰度夏前完工,既是一次“竞速跑”,也是一场“接力赛”。为此,张源拿出党员“不怕苦、能吃苦”的作风,连续工作近4个月,和现场工作人员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带动全体施工人员以实际行动跑出建设“加速度”,保障所有环节万无一失。

走进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一股“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扑面而至。以张源为代表,施工现场处处迸发着一股党员模范带头的冲锋力量,施工团队的临时党支部也发挥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助推工程顺利推进的强劲“引擎”。

都说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了“红色引擎”的澎湃力量。一个个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工作实绩突出的党员,像齿轮一样,一转就把整个团队带动了起来,让项目工地有了坚强保障,也让绿电过江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