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处处繁忙。当前,江苏电网春检已经全面铺开。 今年春检期间,公司共安排35千伏及以上检修计划7076项,其中220千伏及以上检修1830项。在遍布江苏大地的各个春检现场,公司广大一线员工干劲十足,一道道身影跃动,一幕幕场景交织,汇聚起护航电网安全运行的强大合力—— 为设备除“隐疾” “5093开关启动带负荷测试结束,设备运行状态正常。”3月17日5时,随着最后一项试验顺利通过,为期8天的1000千伏特高压东吴变电站5093开关间隔消缺圆满收官。 去年6月,东吴站年度检修期间,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检修人员发现,5093开关间隔直流电阻为2850微欧,是正常值的10倍以上,属于严重缺陷。但是,受电网运行方式限制,当时无法立即对5093开关实施停电消缺。此后,该开关一直处于停运状态,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月9日起,东吴站2号主变压器实施年度检修,这才给5093开关停电消缺创造了条件。为了在有限停电时间内快速准确消除缺陷,该公司提前半年制定了消缺方案,预设了4处缺陷位置并确定相应处置措施。 全长超过10米的5093开关间隔属于GIS设备,内部必须保持洁净无尘,不能进入任何外部异物,否则会导致设备放电击穿。为此,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检修人员为该开关间隔搭设了防尘棚,搭建起一间“简易手术室”。 查找缺陷位置,是此次检修的一大难点。“如果把GIS管道比作一把10米长的尺子,那么缺陷部位可能仅有1厘米,很难发现。”现场检修人员朱宁俊介绍,他们采取了“排除法”,依次排查接地刀闸、开关本体等部位。其中,开关本体重近2吨,检修人员首先用吊带将其绑扎固定住,再用吊车将其缓缓移至地面,拆解后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接地刀闸、开关本体的直流电阻数据正常。“缺陷可能在电流互感器和隔离开关位置,这并不常见。我们需要进行开仓检查,才能精准定位。”朱宁俊说,“GIS设备内部空间狭窄,无法布置大型作业机械。我们的作业过程好比‘推箱子’游戏,每拆解检查一个部件,都需要合理摆置,才能为下一步作业腾出空间。” 经过逐一排除,3月11日16时,检修人员确定了这一隐蔽缺陷的位置:电流互感器上侧绝缘盆子与导电座接触面处有明显烧灼痕迹。 与设备厂家“会诊”后,3月13日,检修人员更换了存在缺陷的绝缘盆子和导电座。随后,又花10个多小时完成了逆序复装。过程中,朱宁俊紧盯每一处细节,核查每一个螺栓是否拧紧、每一对接面是否洁净无尘等。 15日,5093开关间隔耐压试验一次性通过,试验数据正常,具备投运条件。 从细节“盯”安全 “再检查下个人保安线,一定要和5033开关引线可靠夹紧!”3月12日16时许,灌云县500千伏伊芦变电站内,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修试班工作负责人姜厚兵一边注视着吊车司机缓慢移动吊臂,将乘坐车斗的作业人员王从刚、龙炘友送往距地面约10米高的5033开关灭弧室套管旁,一边高声提醒两人注意防止高空坠落。 现场正在实施的是田湾核电送出加强工程中的500千伏伊芦变电站间隔扩建子工程。该工程于2月19日启动,计划3月15日结束。 很快,身着屏蔽服、乘坐吊车车斗的王从刚和龙炘友被送至5033开关灭弧室套管旁,开始对开关进行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喷涂。王从刚双手稳稳把住RTV喷枪的管道,防止其因空压机压力过大而舞动,龙炘友则将喷枪对准5033开关的绝缘瓷瓶处,均匀地喷洒RTV涂料…… “工程涉及4家单位、45名工作人员、5辆特种车,属于多单位、多设备、多项目的复杂作业,我们必须抓实抓细现场安全管控每个环节。”连云港供电公司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验收工作负责人郁飞介绍,该公司编制了《工程精准把控手册》,明确了每日工作的停电范围及周围带电设备、每家参建单位的每日工作内容及危险源点分析与预控等事项。 “除了专职安全员,针对起重、电气、调试三类工作,我们分别配置了一名安全员。”一旁的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现场工作负责人何桂军补充道。 笔者在现场看到,一排笔直的红白相间的安全围栏将5031、5032、5033开关所在的第三串设备围住,十分醒目。“围栏外是绝对禁止入内的带电设备区域,围栏两侧的交圈地带是现场安全管控的重点。如果现场工作人员在交圈地带的误操作导致设备误动,影响田湾核电送出,后果不堪设想!”郁飞说,为此,现场严格落实《交圈地带安全管控单》。一方面,运维人员在开关端子箱涉及来电侧的隔离开关操作把手处均用记号笔做好了标记,严格执行上锁管理;另一方面,在每日班前会上,由工作负责人作专项说明,并现场考问,由此确保不会误动设备。 助现场提质效 3月14日9时许,根据变电站“病例库”中的同类缺陷处理记录,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二次检修班班长赵健仅用时2分钟,就消除了110千伏广丰变电站2号主变差动保护低压侧采样回路故障,节省了90%的故障排查时间。 这是该班组建立的变电站“病例库”在春检现场的成功应用。“变电站内的一些二次缺陷,会以相同或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赵健表示。近年来,该班组从优化缺陷记录入手,建立变电站“病例库”,为相似“病例”处理提供参考,至今已成功应用30多次,大幅提高了消缺效率。 在日常工作中,赵健发现,时常遇到“缺陷十分‘眼熟’,却记不起如何处理”的情况。这是由于平时的缺陷记录过于简单,仅有缺陷名称、解决方法,而忽略了缺陷形成原因、消缺思路,不便于日后查阅参考。 2019年7月起,在班长赵健的带领下,该班组通过文字、图片、数据、公式等方式,详细记录每次发现和处理缺陷的过程,并按所属变电站和专业分类整理。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为全市37座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编写了364份“病例”,包含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交直流系统三类缺陷。 “当变电站出现故障时,我们首先从‘病例库’中查找,如果‘病症’一致或类似,就可以按照‘药方’快速处理,或参考以往的‘诊病’思路。”赵健说。变电站“病例库”建立以来,同类缺陷的平均处理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10分钟。 以110千伏广丰变电站的消缺为例,3月14日9时,该站2号主变低压侧后备保护电压电流采样回路出现故障,导致该保护功能失效。由于主变保护的二次采样光纤回路较为复杂,常常涉及2-3个屏柜以及4-6段光纤,按照常规消缺方式,需要对照图纸,逐段排查回路光纤,以找出故障点位置,十分耗时耗力。 “如果故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上级保护动作,影响更多用户正常用电。”赵健随即查阅了“病例库”,发现2021年5月22日记录了一条板桥变1号主变差动保护高压侧采样回路故障。经对比,与本次故障“病症”几乎相同。赶往现场后,按照“病例库”的记录,赵健更换了相同的光纤段,故障随即消除。 “之前那次类似的故障,花费了1个多小时才查出故障点,而这次仅仅用时2分钟。”赵健表示。该班组计划进一步完善“病例库”,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增加在线编辑、检索等功能,便于变电运维检修人员共享使用。 不负春光好,奋斗正当时。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35千伏及以上检修工作2845项,其中220千伏及以上检修工作907项。本次春检预计将持续到6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