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基层③】无锡:受电工程数字化赋能供电服务

发布日期: 2023-01-09


“三维效果图很逼真,变电站的厂房结构、设备布局、造价标准我们一眼就能看懂。”2022年12月22日,在国网无锡供电公司滨湖供电服务中心,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姚晓飞看着电脑屏幕展示的上机数控变电站效果图说。

客户变电站方案一键生成、三维效果演示站房设备、智能比对数字验收,是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基于“受电工程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出的新功能,是该公司供电优质服务的一项新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确保客户用电工程优质高效投运是供电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数字化平台能够为用电客户提供更直观、更便捷高效的办电体验。”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无锡供电公司滨湖供电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周寅说。

2022年9月,作为无锡供电公司持续优化供电服务和数字赋能创新实践的试点项目,滨湖供电服务中心组织对客户办电流程中影响客户体验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后,开发了“受电工程数字化应用平台”,并于2022年12月12日在无锡公司系统正式上线。

该平台运用BIM(信息建筑模型)和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设有需求填报、受电方案、标准场景、三维转换、数字验收等5个功能模块,针对日常受电工程办理过程中客户感觉重复度高、规则性强、影响周期和判断等问题,通过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压降10千伏、20千伏高压电力客户业扩报装流程中供电方案制订、图纸审核、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时长,尤其是方案自动生成功能帮助营销服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提供供电方案,标准场景助力客户高效规划变电站建设,数字验收功能则赋能相关人员对客户变电站实施标准化验收,让客户后期运行更放心。数字化应用平台的上线,让客户的业扩报装更加高效快捷。

以往,客户向供电服务中心报验审图,客户经理会综合考虑客户后期变电站运维的安全性、可靠性因素,为客户提供参考建议,过程中会存在因变压器配置、保护配置、连锁设置等具体问题,修改过程耗时长。“平台上线后,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方案审核效率大幅提高。”无锡供电公司滨湖供电服务中心客户经理蒋天元说。

在受电工程数字化应用平台中,受电方案模块汇总了不同容量类型客户变电站(630/1000/2000千伏安)的负荷性质、变压器配置、主接线保护方式等信息。客户首次申请办理受电工程业务,供电客户经理就可根据客户的相关信息,调取展示需求相近的典型变电站方案。典型方案中,综合考虑了同类型客户的用电特点,在客户做变电站规划前提供各类参考样板,大大节省了客户调整方案花费的时间、精力。

“应用平台半个月以来,审图环节平均时长从原来的1个工作日压降到1小时。”蒋天元说。

此外,受电工程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了客户图纸的三维转换,客户能直观了解建成后的变电站厂房及设备的模拟效果。这样,不仅解决了一直以来客户“看不懂图纸”的问题,也帮助客户对变压器占地面积、放置位置等普遍性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之前的二维图纸其实也都标注了面积、位置等信息,但实际上多数客户因为看不懂不会仔细去看,对到底占多少面积、怎么布局等不是很清楚,给后期建设带来一定隐患。现在的三维图一眼就能看清所有信息,彻底消除了这个隐患。”蒋天元说。

“三维效果图还标注了设备信息,提供占地面积和建设成本参考。有了这些参考数据,我们跟建设单位商谈也有依据了。”姚晓飞在仔细看完设计效果图后赞叹道。据悉,姚晓飞所在的上机数控公司于2022年12月22日一早提交业务申请,申请容量4900千伏安。当天,姚晓飞就看到了公司变电站的三维效果图。随后,经过审图、施工、验收等业扩流程,其4900千伏安受电工程于12月30日竣工送电。

“最后的验收环节,平台也自动给出参考建议。”蒋天元介绍,过去,为了做好客户全寿命周期管理,防止客户在变电站投运后期出现安全运维问题,客户经理会严格把好验收关,但验收过程往往依靠供电客户经理个人经验、对行业标准的理解把握,缺少技术赋能,偶尔会出现客户心存疑虑甚至产生质疑的情况。得益于受电工程数字化应用平台,如今现场验收时,客户经理可通过掌机智能识别现场设备铭牌和试验报告,对比变电站建设标准与图纸,一键生成验收结果。“所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在现场就能一键对比识别,不必再一一确认,也打消了客户的疑虑。” 蒋天元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办电更便捷、更智能,让客户更满意、更舒适,正是一流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周寅、蒋天元和众多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周寅介绍,目前,他们正在持续推进数字赋能创新实践,将数字化延伸到维护、抢修等更多领域,力争以最好的营商环境让政府放心、让客户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