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江苏示范中心路演大厅里,一场主题为“什么样的专利才是好专利”的创客沙龙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来自示范中心入驻团队的10多名创客与曾担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的赵卿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面对面交流分享,我对专利申请有了全新认识: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材料撰写质量,才能更好地保护创新成果。”创客戴建卓说。 2021年9月底,经国家电网公司授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江苏示范中心投入运营。国网江苏电力以示范中心为平台,以双创中心为运营实体,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机制为纲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可以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创业是企业拓展经营的重要途径,可以充分凝聚企业的人心力量。”公司科技部副主任蒋一泉表示,双创工作已成为公司提升创新水平、实现创新价值、活跃创新氛围的重要抓手。 2019年,公司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意见》,并组建双创中心,专业化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 2020年,公司在成功实施首批18项成果转化的基础上,紧锣密鼓地规范相关管理流程,出台了《成果转化应用管理办法》和《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创客沙龙活动 “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基础,公司创新提出了‘众创空间+双创中心’及‘双创基地+省管产业单位’的‘2+2’成果转化体系。”蒋一泉介绍,“众创空间”主要依托省属科研单位建设,负责技术输出;“双创基地”主要依托省管产业单位建设,负责成果转化;“双创中心”则是资源枢纽和平台,提供供需对接、孵化转化的全过程服务。 方天公司是公司首批双创基地之一。在“2+2”成果转化体系的支撑下,2021年以来,方天公司通过自行实施、技术许可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技术,实现了无人机巡检成套装置、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变电站污水处理装置等成果的产业化,新增营业收入超过3.3亿元。 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政策和资金支持始终有力。自2020年起,公司围绕生产经营一线需求,设立成果孵化转化专项资金,目前已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持续推动创新成果由样机变为产品、由产品变为商品。 连云港、镇江供电公司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分别设立“港电融创基金”“双创积分银行”,统筹主业和产业投资渠道,融合群众性创新、青年创新等平台,支持一线创新。 此外,公司还于2020年发布了《中长期激励指导意见》,在国家电网系统省级电网企业中率先实施成果转化项目分红激励,形成“孵化-转化-激励”正面导向的循环机制。目前,已累计兑现项目分红610余万元,有力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创造热情。 平台为基 推动创新资源聚合 2021年底,公司在南京江宁九龙湖畔建成了双创示范基地,总面积达4000平米。“双创示范基地是我们示范中心建设运营的主要载体,也是公司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的主要平台和双创工作的展示窗口。”国网江苏双创中心主任张军介绍,目前,该基地已设立智能运检、客户侧能源互联网两个众创空间,入驻创客团队16支,成功孵化出配电终端统一运维装置、非介入式负荷辨识电表等多项创新成果。 除了众创空间,该基地还配套建有双创教室、知识产权服务大厅、路演大厅等场所,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今年,基地还将建成调控众创空间和国网首席专家创新示范区。”张军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入驻团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创新服务。” 宿迁供电公司苏妍双创中心 在各地市供电公司,双创线下平台建设也各有特色、成效显著。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光华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聚焦城市电网电缆施工运维,攻克了一系列难题,取得国家专利授权60余项。 国网宿迁供电公司依托“动模+真型”配网实验平台,成立苏妍双创中心,开放共享实验仪器132套,提供145项实验服务项目,支撑8项成果落地应用。 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依托“专家+劳模+创客”团队,组建双创联盟,设立创新基地,招募192名兼职青年创新人才,推进32项双创项目实施落地。 …… 公司以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不断扩大双创朋友圈。今年6月,公司与国网(扬州)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共同举办“校企行”活动,邀请来自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扬州大学的配电领域专家,共同开展智能配电成果交流,促成校企研发合作,并依托科技园实现产业化。 与此同时,公司与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立战略合作,已连续两年参加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组织的创新成果拍卖季活动。其中,2021年共有9项成果成交,总金额达115万元;2022年又有14项成果入围拍卖。 “我们还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开通了国网江苏电力线上店铺,近百项成果线上挂牌,目前已有20余项达成交易。”双创中心副主任费益军介绍。 转化为要 深挖创新成果价值 7月14日,由国网江苏双创中心、国网江苏电科院联合孵化的变压器一体化智能综合试验仪在1000千伏特高压盱眙站投用。“与传统装备相比,这个仪器重量轻、易携带,只需一次接线、一键顺控,就可以完成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等8类常规试验项目,作业时长由此缩短75%。”特高压盱眙站运维检修人员李义峰说。 孵化成果现场应用见证 李义峰夸赞的变压器一体化智能综合试验仪,正是公司推动转化落地的成果之一。去年底,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智能运检中心提出,需要一项提升智能运检管控系统的数据处理、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得知这一需求后,国网江苏双创中心项目管理部负责人邓洁清通过双创线上平台搜索后发现,国网江苏电科院有一项智能运检诊断技术符合该需求,随即牵头联络,最终促成变压器一体化智能综合试验仪落地应用。 创新成果的孵化培育和转化应用,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江苏示范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创新采用专家现场见证、用户实际应用等培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孵化质量。”邓洁清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牵头完成18项成果的孵化转化,其中,电网异物激光远程清除装置、成盘电缆多参数现场测试仪等产品已成功推广至国家电网系统内外。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更好地推介创新成果,2022年6月15日,公司举办了面向生产一线的创新成果推介会,共有来自系统内外的50余家产学研用单位参加。会上,40余项成果作了实物展示,10余项成果在现场发布,涉及运检、营销、数字化等专业。最终,6家单位合作签约、5款产品上架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