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早,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坞庄村村民袁雷宝来到承包的20亩农田,将一台1.2千瓦的抽水泵的插头插在田边的“新型农业智能接电箱”插座上,30秒后,汩汩清水就流进了稻田。 “今夏干旱少雨,稻田需水量较往年增加4成。”袁雷宝介绍,稻田里每天三四台抽水泵集中灌溉,接电箱用电负荷大,而且接电箱在户外日晒雨淋易导致开关老化,灌溉用电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金湖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为农户装表接电抗旱(梁德斌) 5月,镇江供电公司创新研发了“新型农业智能接电箱”,每个接电箱提供2个单相和1个三相用电接口,可同时满足2台单相抽水泵及1台三相抽水泵集中灌溉用电需求,还能实时显示用电量并自动计费,方便农户用电。 “使用时,我们只需将灌溉设备插入对应插座即可完成接电,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袁雷宝说。 农忙时节,国网江苏电力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推动农机装备电气化,提升农业客户智慧用能体验,推动乡村智慧用能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保障秋收安全可靠用电。 在如皋市,全套的电气化设备和快速优质的接电服务,帮助这里的农户实现了增收。 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服务蟹农(马汉媛) 9月6日,在如皋市白蒲镇合兴村的福欣家庭农场,如皋市供电公司白蒲供电所所长骆刘兵上门检查农场粮食脱粒、清洗、抛光、烘干等设备的运行情况。 “我们农场种植300亩水稻,预计亩产超1300斤。有了电气化设备,这么多粮食的收割、加工仅需一周时间。”福欣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镇华说。 福欣家庭农场采用“前店中厂后田”经营模式,主要种植富硒大米、杂粮、蔬菜等。2015年,该农场申请临时用电,骆刘兵在上门服务时建议农场采用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产销一体化经营,增加产品附加值。 经综合考虑,杨镇华引进了2台粮食烘干塔,1条全自动粮食脱粒、清洗、抛光生产线,这些设备每天可以处理粮食200吨,不但满足了农场自产粮食的加工需求,还可以为周边农户加工粮食。 泗洪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巡查涉农线路设备(吴迪) 去年6月,福欣家庭农场扩大生产,新装了2台粮食烘干塔,要办理变压器增容。接到申请后,骆刘兵当天就带队到现场勘查,与杨镇华商定了施工方案。供电所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480千伏安杆上变压器施工作业。根据施工方案,新装的变压器向北移动了20米,为粮食仓库后续扩建预留了空间。 “今年,我们农场采用无人机播种,田间安装了远程监控摄像头,设置了灭虫灯,并采用电气化流水线进行粮食加工,农场管理起来也方便。”杨镇华说。 在应用电力科技手段助农丰产增收的同时,国网江苏电力还加大涉农供电线路和设备巡检力度,建立秋粮保供农户档案,目前已组织员工走访5万户农业客户,消除客户侧隐患9800余处,受理秋粮生产报装接电超8000户,接电容量达21.78万千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