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江”故事②】千方百计争朝夕

发布日期: 2022-07-18

 

 

2021年10月5日,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涉及的3条500千伏线路迁改完成,新立的12基塔牵着银线挺立在鱼塘和旷野之中。而这一切,离不开国网江苏工程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刘志伟对每个细节的把控。

在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线路工程经过的江苏境内,原有的电网网架纵横交错,要在这样密集的电网中选择一条通道,涉及许多线路的迁改。刘志伟主要负责500千伏岷武线、天青/天洋线、龙政线3条线路迁改任务。这项工作需要拆除6基塔,新立12基塔。

 

早在2020年底白江线开工之前,刘志伟就开始了迁改工程的筹划。在电网建设中摸爬滚打了24年、参加过二十多项重点工程的他,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线路,把施工计划精算到天。

2021年7月,酷暑高温下,塔基浇筑正在进行中。新立的12基塔中,有8基位于鱼塘和蟹塘内。“基础和组塔用材要运到位,只有一个办法——在鱼塘里搭设排架,然后在排架上铺设钢板。”刘志伟说。

在架设“水上浮桥”之前,就有几种办法摆在刘志伟面前,他决定实地勘查。从水深到淤泥的深度,从车辆和运送物资的重量到单位面积的承重量,他都反复验算,最后确定了采用直径5厘米、厚度3毫米的圆形钢管作排架,并在排架上铺设钢板的办法,保证“水上浮桥”既安全可靠,又俭省节约。

 

2021年9月15日,迁改工程进入架线环节,而留给停电施工的时间仅有21天。期间,现场有600人参与作业,涉及2个二级和22个三级风险点。这成了刘志伟盯现场、跑协调最繁忙的时间段。

在一份风险预控清单中,详细记录着刘志伟的日常工作:组织安全周活动22次,安全日培训28次,发出检查问题通知单137份……“刘经理对施工各个关键节点烂熟于心,任何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让工程整体安全质量有了保证。”项目总监孙铭泽感叹。

 

 

“滴,无权限。”2021年6月11日5时,±800千伏虞城(姑苏)换流站一名施工人员进场时,因未通过智慧闸机人脸识别而触发告警。经核实,该人员不在当日作业票成员列表中,无进场权限。

这是陆勇带领研发团队给工地装上“智慧大脑”的成果之一。

 

2020年12月,作为业主项目部协调专职的陆勇进入虞城换流站。全站建设包括场平、桩基、土建、电气4个阶段,涉及15个主要标包、13个参建单位、60多个协作单位,施工高峰期现场参建人员最多时达2000余人。管好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绝非易事。

“每天工作进度到哪了?人员进出是否规范?工程质量如何把关?”一系列问题在陆勇的脑海中闪过。陆勇明白,要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必须要借助数字化的手段解决管理难题。

早在虞城换流站开工前,一次和班组长的交谈中,陆勇发现,当前基建作业票制度虽然完善,但开票、审票等环节,仍靠人工流转,效率较低。为此,陆勇带领团队,经过半年的开发和反复测试、改进,赶在2020年12月开工前,完成了智能闸机系统的上线投运。

 

“我们建立了作业票数据、人员信息库,并与入口闸机的人脸识别功能关联,只有信息完全匹配才允许进场。这避免了无票施工的情况,还能判断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到岗。”陆勇介绍。建设期间,该系统已接入18000人、4000余辆车,管理作业票2300余张。

虞城换流站设备种类多,安装精度要求高、流程复杂。“设计图纸是静态、平面的,能不能让它变得立体可视?”从这一思路出发,陆勇与设计、施工单位一同研发,搭建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

2021年6月10日,阀厅钢结构即将开始安装。在陆勇的演示下,施工人员扫描设计图上的二维码,钢柱、桁架等构件安装过程一目了然。“在手机上也能随时随地查看,指导现场施工更方便了,好比把换流站‘装进了口袋’!”土建负责人周太臣使用后说。

 

 

2021年10月8日,经过吴巍带领的团队为期4个月的准备后,重达270吨的首台换流变压器在一路护送下,安全抵达虞城换流站内。

作为虞城换流站的“心脏”,这台换流变长8.4米、高5.4米。想要运输这台庞然大物,可并非易事。吴巍为此多方协调,出动了一台有252个车轮的液压平板车,再加上牵引车,车组总长达42.3米,运输高度达6.5米。

 

“换流变从常熟望虞河码头起运,路途仅仅5公里,但是经过多处桥梁和部分电力、通讯线路,且沿途车流量较大,运输难度很高。”吴巍介绍。这也是业主项目部首次全过程介入大件运输工作。

自2021年5月起,吴巍就忙于协调路线勘测、道路荷载检测、运输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沿途需要改造47处通讯线缆、4处电力线杆、1处码头道路,新建1座专用桥梁、加固2座桥梁。吴巍跟着跑现场、查问题。

在装卸码头施工中,吴巍发现,灌注桩的桩孔深度不足,靠近河道处存在渗水,这会影响成桩质量。他立刻组织参建各方勘查,邀请专家评审,修改了施工方案。

 

9月中旬,吴巍牵头组织了一次换流变模拟运输。“我们对途中桥梁、弯道及空中障碍等情况作了最后一次彻底摸排,再次优化调整了运输方案,做好了万全准备。”吴巍说。

整个虞城站建设期间,共有33台换流变陆续进场。今年初,江苏多地发生疫情,物资运输受到影响。吴巍牵头与属地防疫部门对接,采取“点对点”专人接引的方式,确保所有设备如期就位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