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高压线遭雷劈咋办,童充和雷震子计划“出大招”

发布日期: 2022-06-20

 

当高压线遭遇雷劈,会怎么样?这个普通人不会担忧的问题,对于电网系统,却是大事要事。

6月1日至2日,联合国召开的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公布了全球10名“202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先锋”获得者名单,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员工童充成功入选。童充是本届峰会公布的首位先锋人物,也是本届唯一获此荣誉的中国人。

童充是我国首位国际防雷“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和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主导者。

走进国网苏州供电公司21楼调度大厅,智能电网动态防雷系统上雷电信息、预警信息等各类数据清晰可见。

防雷可以不再需要避雷针、避雷器。1个传感器、1套系统,就可以实现1万平方公里的雷电检测和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防雷保护,探测效率达99.99%。仅从2016年开始试运行的头3年,系统就通过发出精准预警,成功避免30余起雷击停电事故。

这是童充带领的团队从0到1的突破。

2005年,童充刚入职,雷暴天气后的一次次抢修,让他萌生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电网防雷问题,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他创造性地将电网主动控制引入防雷工作,而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并无经验可循,童充闯入了“无人区”。

“他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获得灵感,提出了‘堵不如疏’的方案思路。”团队成员介绍,传统防雷一般是借助避雷针、避雷器将雷电的破坏性力量导入大地,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方式,采取的是“堵”的思路。动态防雷方案则偏向于“疏”,就像是“主动出击”,通过控制系统对潜在雷害提前进行调控疏导。

动态防雷方案分为跟踪、预测和控制三大模块,分别解决“雷电在哪儿”“雷电什么时候要去哪儿”“怎么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3个问题。这一方案通过集约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的信息系统管控,提前预测雷电并超前预警调节,只需要1个传感器和1套系统,即可实现1万平方公里的雷电监测,能以最高效的手段最大化降低雷电危害。

2021年9月,童充带领团队参加了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起的中国青年SDG创新者挑战赛并获金奖,并在创新者峰会直播发布“动态防雷”方案,向世界展示了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行动和青年力量。

“科研的道路没有尽头,没有点牺牲和奉献精神是干不好科研的。”童充说,在这条路上,挤出空余时间做实验、早起晚睡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常态。“动态防雷”的研究融合了气象、通信、电力等多学科知识,童充都依靠自学,补足了跨专业的知识不足。

在过去的两年里,为了采集数据,监测雷电情况,“听雷”是童充的必修课,他和团队成员甚至将远程监测系统装在了家里,“一听到打雷,就赶紧去看数据”。团队成员成了人体“雷报器”,几乎就是“听雷而动”。

在户外作业领域,“动态防雷”通过与无人机引雷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海上钻井平台的雷电防护问题。在交通领域,通过雷电预测可以辅助车辆智慧调度,有效消除雷电天气的影响,将易燃易爆车辆的累计风险降低90%以上。

他对照联合国SDG目标13(气候行动),认识到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雷防护不是中国的事情,而是世界的事情;不是电网单一领域的事情,更是石化、交通等各行业共同的命题。

于是,他成为奔走呼吁、推动合作的那个人。

2021年8月,童充联合国际防雷科学委员会、国际大电网专委会、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近20家利益相关方,正式启动由中国主导的“雷震子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助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也因此,他赢得了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高荣誉。

“把科技报国作为一种奋斗方式。”童充曾这样写下自己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