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跃金波 青虾共潮生

发布日期: 2025-08-22

8月15日,南京地区气温飙升至36℃。凌晨,浦口区永宁街道青虾养殖基地内的康氏家庭农场,青虾养殖专业户康光辉被闹钟唤醒,他轻点手机上的“渔业云”APP,分布在300亩虾塘的16台增氧风机随即启动,在稳定的电力驱动下发出低沉的嗡鸣。塘中增氧管“咕嘟咕嘟”冒出串串水泡,为青虾输送氧气。

1998年,康光辉回乡创业,承包300亩塘口,利用滁河优质水源开始养殖青虾。在政策扶持以及康氏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下,永宁街道青虾养殖产业蓬勃发展。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用电需求也与日俱增。每两个塘口需安装一台4千瓦抽水泵用于净化水质,每个塘口要安装两台3千瓦的喷水式增氧泵。抽水泵也好,增氧泵也罢,都离不开可靠供电作为支撑。

国网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根据永宁街道青虾养殖的用电需求,精心制定并滚动更新电网规划建设方案。2002年以来,该公司先后为青虾养殖基地增容配电变压器9台,总容量达1800千伏安;升级改造低压线路15.2公里,全部采用截面积120平方毫米的绝缘导线。如今,遍布塘口的电力设施为青虾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也为未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预留了充足的用电空间。

永宁街道的青虾养殖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永宁青虾”品牌声名远播。这里的青虾个体硕大、壳薄体透,煮熟后虾香四溢、味鲜微甜,深受消费者喜爱。2020年,“永宁青虾”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1年,又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在电力的有力加持下,目前,永宁街道的青虾养殖面积已达9600余亩,共有青虾养殖合作社2家、青虾养殖家庭农场25家,年产量高达550余吨,年产值超8000万元,带动了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然而,产业发展也曾受制于传统养殖模式。“过去用喷水式增氧泵,效果差,只能低密度养殖。尤其是夏季后半夜,因高温气压低,水体耗氧量剧增,虾塘0时至8时需不间断增氧,半夜三更起床巡塘、观测水质总是提心吊胆,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康光辉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1年。永宁街道推广数字传感养殖技术,康光辉的300亩塘口作为首批试点,率先在每个塘口装上了物联网设备,每2至4个塘口配备一台5.5千瓦新型增氧风机。通过“渔业云”APP,他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水体环境,获取溶氧度、水温、pH值等关键数据,并可远程操作启动增氧风机。“现在只要有电和网络信号,随时随地都能监测塘里的水质,养虾省心省力多了。”康光辉感慨道。

青虾养殖的物联网、增氧以及循环抽水等设备,都高度依赖稳定的供电。永宁供电所供电服务人员定期上门开展贴心服务,常态化巡检养殖基地的配电变压器、供电线路及用户侧配电设备,及时消除用电安全隐患,筑牢用电安全防线。

今年7月31日清晨,康氏家庭农场的增氧风机突然全部停转,如果时间超过1小时,价值20万元的青虾将缺氧死亡。永宁供电所台区经理刘俊接到康光辉的求助电话后,与同事邹来鲁火速赶赴现场。他们排查后发现,是邻近的蔬菜种植基地内部漏电保护开关损坏,引发供至康氏家庭农场的方庄配电变压器总剩余漏电保护开关跳闸,导致康氏家庭农场400伏出线失电。两人立即帮忙更换了蔬菜种植基地故障开关,仅用20分钟就恢复了康氏家庭农场供电。看着增氧风机重新运转起来,康光辉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电力赋能叠加数字转型,释放了产业潜能。康光辉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大胆增加了养殖密度,亩产量最高达到100公斤,比十几年前翻了一倍多,而且青虾品质更好,效益自然更高!”

随着“永宁青虾”品牌的做大做强,永宁街道积极探索产业延伸之路,对青虾进行深加工。南京丽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率先行动,推出虾膏、速冻虾等系列产品,并于2022年投资新建了一座容量达4000立方米的冷库,让口味多样、款式丰富的青虾深加工产品顺利走上市民的餐桌。

丽铭农业公司引入深加工新设备后,用电负荷大幅攀升。加之冷库的用电负荷高达230千瓦,原本为该企业供电的200千伏安建华双友配变有些“力不从心”。接到增容申请后,永宁供电所迅速制定增容方案,在10千伏高丽线上新增一台容量为400千伏安的配变为丽铭农业公司供电,保障该企业从青虾筛选、清洗到速冻、打包全流程用电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