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清晨5点,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盛邦园艺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灯光如昼,一株株鲜花经过工作人员的分拣、包装后运往全国各地。“节假日前后鲜花市场需求量大,订单明增显多了。”该企业负责人单华云表示。 双店镇是全国有名的“鲜花小镇”。当地种植百合、郁金香、非洲菊、风信子等鲜花200余种,每年鲜花产量超3亿枝,年销售额逾10亿元。单华云是当地的花卉种植大户,拥有14栋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鲜花近2000亩。借着小小的鲜花,单华云在发家致富的同时,还示范带动双店镇2万余名农民发展起了鲜花产业。 2000年,初中毕业的单华云在双店镇北沟村承包了5栋闲置的花卉大棚,打定主意要在鲜花上做出一番事业。第一年,她种了投资成本低的非洲菊,但由于缺乏销售经验,效益不佳。 2003年,她听从主攻园艺专业的弟弟单华全的建议,试着种植了一棚百合,没想到却意外打开了“致富大门”。“百合寓意吉祥,买的人多,那年一个棚纯收入就有2万元。”单华云回忆。2004年,尝到甜头的单华云开始筹备再扩建10个温室大棚,考虑到鲜花灌溉、保温、培育、保存处处离不开电,于是就联系到了国网东海县供电公司双店供电所。 了解到单华云扩建大棚的想法后,双店供电所结合地方农网改造项目,将一条2.4千米的低压线路修至北沟村各组地头,改善了大棚用电问题。电力保障到位,鲜花市场火热,双店镇的鲜花产业乘着这股东风快速发展。 有了充足电力保障,单华云还给大棚增加了取水电泵、恒温设备、夜间补光设备等电气化装置,大面积种起了百合、郁金香等花种。 2006年初,单华云连续接到买家反映鲜花品质不好的电话。起初,她认为这是电压不稳、光照不足造成的,于是寻求东海县供电公司的帮助。接到求助电话后,“花香”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双店镇供电所台区经理马学坤迅速上门检查,但发现供电并无异常。后来,经多方面分析,单华云发现原来是百合连年种植导致连作障碍,最终她采用轮作和土壤消毒技术解决了问题,鲜花的质量有了保障。 “大棚里湿度大,你们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使用绝缘性能好一点的电线,不然容易短路。用电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这趟上门服务,虽然没有解决问题,但却让“花香”服务队与单华云结下了深厚友谊。打那以后,马学坤就定期来到单华云及其他村民们的鲜花大棚里看一看,义务检修用电设备,了解村民的花卉养殖情况。 单华云鲜花种植的成功,吸引了北沟村村民范淑娟的加入。范淑娟从小爱花,初中辍学后承包了一个四分地的大棚种植百合。在单华云的指导下,范淑娟一把百合花单价最高卖到100多元,整个花季下来,不起眼的小棚子为她带来了4万多元的收入。 渐渐地,种花致富的消息在当地传开了。双店镇政府在当地鼓励村民们向单华云一样种花致富。随后,北沟村、三铺村、竹墩村的村民们陆续建起了鲜花大棚。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卷帘机、保温箱、自动打药机……一系列电气化设备陆续进入花棚。不仅如此,鲜花存贮、种株育苗还需要冷库,花农们又纷纷建起了冷藏室。为了让花农们用电无忧,2009年至2010年,东海县供电公司又通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双店镇附近村庄新增400千伏安变压器4台,架设低压线路8公里。 “直播不要总局限在直播间内,也可以来这大棚里直播,这里的花多鲜活。”马学坤上门检修用电设备时,时常会给花农们出些主意。听从马学坤的建议,单华云在郁金香大棚里做起了直播,初次直播在线点赞数超过15万,销售百合、郁金香3000多枝,纯利润10000多元…… 在可靠电力护航下,像单华云这样的规模种植户越来越多,双店镇“中国鲜切花第一镇”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如今,以北沟村为核心,集生产、旅游、科研为一体的鲜花电商小镇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该小镇占地2000余亩,辐射10个自然村,建成后将进一步助推双店镇鲜花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配合鲜花基地规划,东海县供电公司将鲜花基地用电服务列为公司重点工作。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双店镇2个花卉基地架设线路24公里、新立杆塔60基、新增变压器12台。 “供电员工是我们花农的贴心人!他们随叫随到,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用电问题。”单华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