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秋粮收获之际,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苴镇供电所工作人员陈昌林、周杰来到该镇蔡桥村,为粮食烘干中心义务检查维护供用电设施。 近年来,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持续做好供电服务保障,带动村民丰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电力支撑。 及时电 盐碱地变丰收田 11月3日,在如东县方凌垦区耐盐水稻示范种植基地,稻谷飘香。而在多年前,这块土地还是荒凉的盐碱地,几乎无法种植农作物。 “500亩水稻平均亩产达1250斤,这个产量对盐碱地来说,非常可观!”如东县农业局农田建设管理科主任缪军难掩喜悦。“除了引进耐盐水稻、耐盐油菜等耐盐碱作物,盐碱地的治理也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保障。”缪军说。 在盐碱地复垦之初,精准灌溉是激发产能的关键。然而由滩涂围垦而来的盐碱地,原先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如东县供电公司组织施工人员,从10千伏坝海线延伸新架支线600米、400伏线路1200米,安装2台100千伏安变压器,为新建的电灌站及时通电,使盐碱地“日灌夜排”方案得以实现。 今年7月到8月,面对连续50多天的极端高温天气,如东县供电公司组织成立“护稻”小组,梳理重要用户清单,24小时值班待命,随时响应灌溉用电设备故障抢修需求。该公司还组织属地台区经理,前往农场配电室开展红外测温和绝缘检查,主动制定并实施保供电方案。 绿色电 古镇注入新活力 11月6日晚,“梦回栟茶”光影秀在如东县栟茶古镇中市街上演,通过全息影像、激光投影等声光电技术,让游客感受这座有1400年历史的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魅力。 近年来,如东县按照“一街两岸三巷”规划布局,在栟茶古镇开发打造乡村文旅项目。“既要保留栟茶老城区的原有风貌,又要考虑到今后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用电量增长。”栟茶供电所所长李七朋介绍,为此,如东县供电公司对接电方案反复优化,对电力线路实施入墙、入地改造,最大限度满足了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双重需要。 今年9月,栟茶古镇景区新建的温泉民宿区对外开放,首批入驻商户有20多家。如东县供电公司与他们主动对接,加快办电进度,仅用2天就完成了全部商户装表接电。适逢中秋和国庆假期,为应对节假日用电负荷增长的情况,该公司专门组建了保电工作组,对游客服务中心、铭海大戏台、大东旅社等重点场所特巡特护。 “在景区开发中,供电公司还提出了一些专业建议,我们将在远景规划中采纳实施。比如,引入电动观光车,二期停车场项目还将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让古镇文旅更绿色。”景区负责人陈志明介绍。 惠民电 照亮乡风文明路 在如东长沙镇滨海村党建广场,新落成一栋红砖黛瓦的建筑——滨海村村史馆。馆内陈列着渔网、水叉裤以及抄网、多齿耙等赶海工具。“农闲的时候带孩子来看看,让他不要忘记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传统。”村民王德军说。 不仅要富“钱袋”,还要富“脑袋”。这座村史馆是该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 在村史馆开建之初,如东县供电公司就主动了解项目用电需求,迁改10千伏线路700米、400伏线路1100米,同步改造8个标准化台区,新增2台400千伏安变压器,为场馆基建提供电力保障。 今年9月,村史馆基建完成后,与之相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同时竣工,为保障其尽快投入使用,如东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跟踪服务,“一站式”完成正式用电申请受理、勘察、装表接电服务,并做好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检查和维护。 同时,该公司还配合滨海村实施公共场所亮化工作,协助安装LED节能灯,义务检修室内照明线路及供用电设备。如今,文化广场、村史馆焕然一新,夜间更是灯火闪亮,成了村民们农闲时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