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江苏气象”微博发布“2022江苏三伏天火力盘点”:丹阳上榜“最火热”,最高气温达到41.1℃;句容上榜“最持久”,最高气温≥35℃天数达42天。持续高温,造成镇江地区旱情严重。据统计,入夏以来,镇江平均降雨量仅为224毫米,是往年同期的48%。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员工应势而动,奔赴一线抗旱保电,为干涸的稻田“解渴”,帮焦急的蟹农解困。 抗旱保灌 “清泉”润田头 百年不遇的夏季高温下,水库存水量锐减,对秋粮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镇江多丘陵地区,丹阳司徒、句容边城、丹徒宝堰等10个镇的水稻受旱面积达9万亩。 8月28日一早,丹徒区宝堰镇南宫村庄巷自然村农户李怀洪头戴草帽,走在水稻田边查看抗倒伏情况。 “水稻抗倒伏指标正常,这多亏了供电企业帮我们让水稻及时喝上了‘解渴水’。”李怀洪说,宝堰是农业大镇,拥有农田超过3万亩。当下正是水稻种植季,7月下种,10月底收割,起初一周灌溉一次,往后便是半个月灌溉一次。 以往夏季,李怀洪承包的500亩水稻田由百米开外的洛阳排涝站一台36千瓦三相异步电动机将洛阳河水抽至稻田进行灌溉。今年受高温影响,长期不下雨,洛阳河水位由4米降至干涸。 “水稻已进入‘赤’田期,‘赤’过田后需要立即补水,确保根部抗倒伏,方便收割机收割。此外,灌溉期间还需配合撒上颗粒状农药,以减轻病虫害。”节骨眼上灌溉水没着落,这让李怀洪焦急万分。 8月8日,他向宝堰镇水利站求援。经现场勘查,水利站负责人陈红星决定从距其稻田1公里处、当地水量最大的胜利河挖沟渠,安装3台25千瓦潜水泵将水抽至洛阳河,再灌溉至李怀洪的稻田。 方案有了,但抽水用电却难住了陈红星,他随即向宝堰供电所所长岳平求助。岳平当即带领技术员黄建国和台区经理郭俊喜赶到现场勘查,当场制定抗旱保灌方案,决定新组立电杆6根,架设线路1.5千米,接入10千伏邓巷线400伏杨巷村西的配电柜内用电。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工程从备料到施工完成至少需要3天,持续高温和疫情影响还可能延期。“灌溉用电刻不容缓,攻坚克难压缩工期。”岳平决定特事特办,将常规6名施工人员增加至12人,同时错峰施工,安排清晨5点至10点、下午3点至晚间9点进行,晚上提前挖杆洞,白天竖电杆、架线,备齐吊机、挖掘机、照明设施及施工材料。 即便错峰施工,热浪依然灼人。高温下,电杆、导线等器材表面温度高。竖杆虽由吊机操作,但需施工人员站在杆洞旁用手抱住电杆瞄准杆洞;架线时需要爬上电杆安装金具等,而其中的横担角铁为防腐镀上了一层锌,烈日下极易烫伤人。 “长袖工作服可以适当遮阳,但一层手套无法避免烫伤,因此施工人员都佩戴了双层手套。”岳平介绍,3天的工程量被压缩至一天半完成,水利站也在此期间完成了沟渠开挖。8月10日一早,3台潜水泵启动,李怀洪的燃眉之急得解。 据统计,这个夏季,镇江供电公司系统的42家农村供电所共出动抗旱排涝保电860人次,对接种植农户和水利站,排查抗旱保电线路及灌溉排涝站抽水电机、保护器等设备,协助农户整改低压用电隐患62处,全力确保农业灌溉用电。 送电蟹塘 护航蟹上市 8月25日,镇江气温陡降10℃。当天上午,该市高桥供电所台区经理戴小庆来到江心洲五墩村的镇江金丹水产专业合作社,义务对6台3千瓦农用抽水泵的密封圈、保护装置等进行隐患排查。 “气温一夜之间下降,我们急需将蟹塘水位从80厘米降至70厘米,并增加喂养频次。这样,蟹黄、蟹膏才能长得厚实。”合作社负责人褚国荣表示,蟹塘水位下降10厘米需用抽水泵连续工作6小时,供电企业的贴心服务,让他倍感暖心。 金丹水产合作社共有养殖面积130亩,分为10个蟹塘。今年3月,褚国荣在每个塘投放了1.5万只蟹苗。而蟹从苗到成熟需经历5~6次脱壳,正常情况,每脱一次个头就会翻倍。每年七八月份是螃蟹的第五次脱壳阶段,一只100克左右螃蟹经过脱壳,能达到200克左右。 7月13日,镇江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因为高温,今年螃蟹的第五次脱壳较往年晚了15天。褚国荣表示,像今年温度这么高、时间这么长的三伏天,还是头一次遇到。而蟹塘为凹陷形状,中间比岸边要深1米。以往养殖只需白天增氧,今夏白天蟹塘水被暴晒后温度上升到40℃多,不仅容易烫伤脱壳后娇嫩的螃蟹,而且水的溶氧量也急剧下降。到了晚上,户外依旧闷热,缺氧的螃蟹会爬上岸透气。 为此,补水和增氧成了褚国荣的头等大事。8月3日,他将所有蟹塘的水位补至最高,以降低水体底层温度。同时,在原有的微孔增氧泵基础上,为每个塘添了一台750瓦水车增氧机,让塘水24小时循环,以增加溶氧量。但褚国荣发现,每次启动增氧机,增氧水泡不仅小而且不密集,溶氧量依然偏低,导致脱壳后的螃蟹体重没有明显增长。对此,他十分焦急。 8月5日,褚国荣情急之下向戴小庆求助。戴小庆赴现场检查后确认新增的增氧设备并无异常,于是通过营销系统查询,发现该合作社的用电容量仅为30千瓦,新增水车增氧机后急需增容。因其由10千伏集镇线五墩六队配变下的南庄农业线供电,沿线有牲畜屠宰、稻米加工等10家非居民客户,线路常处于满负荷状态,而其距配变台区600米,属线路末端,因此还存在末端低电压的现象。 戴小庆马上向所长陶金汇报。经过紧急商讨,陶金决定让褚国荣立即准备增容所需材料,并由戴小庆上门指导其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用电增容申请。 6日下午,褚国荣完成线上增容申请,陶金即联系镇江丹徒供电服务中心低压客户班开辟绿色通道,并派出施工人员从五墩六队配变出线侧新架线路400米,解决合作社供电半径偏长问题。 8日,该合作社用电增容完成,由30千瓦增至90千瓦。“按规定,非居用户增容从申请接受至装表接电共15天时限。此次为了化解蟹塘增氧用电的燃眉之急,我们只用3天,足足缩短了12天。”陶金表示。 统计表明,镇江市56个镇(街道)现共有蟹农468户,养殖面积由去年的5.8万亩增至7万亩,年可产螃蟹500多万公斤。针对蟹农新上增氧设备、抽换水等用电需求,镇江供电公司提前勘查农网线路、优化台区布点及线路走向,仅上半年就完成了对80多台配电变压器的增容改造,新增容量超4000千伏安,新架电缆及架空导线55千米。同时,逐户检测保护装置,督促蟹农整改不合格装置,助力养殖户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