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秧苗被一盘盘拔起,有序排列在插秧机上,伴随着“哒哒哒”的发动机声音,不要一会儿,原本光秃秃的水稻田里,就铺上了一排排整齐均匀的嫩秧苗……6月14日上午,在地处仪征经济开发区沿江村大潘庄的200亩精品水稻种植项目田间地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员工周维忠作为沿江村“第一书记”,正和村民一起抢抓农时移栽秧苗。 今年3月,周维忠被任命为沿江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为了推动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履职以来,周维忠结合沿江村不能搞“非农化”的实际情况,设法促成了沿江村党支部、扬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党支部、江苏里下河农科所水稻经作室党支部和仪征供电公司党委的四方结对共建。四方从村里水稻种植的“老本行”出发,与里下河农科所合作共建200亩精品水稻种植项目,既可以解决土地撂荒现象,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益,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精品稻种迎来首日秧苗移栽 5月20日,由江苏里下河农科所实地考察后提供的金香玉1号精品稻种在沿江村大潘庄的4亩地块里完成育秧,经过20多天的生长,嫩绿的秧苗迎来了首日移栽。 “这些秧苗可供200亩田地移栽,待插秧机全部栽完,村里距离稻田丰产增收又进了一步!”周维忠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村民递来的一盘盘秧苗整齐摆放在运秧机上。 “周书记对我们真是用心了,最近夏种农忙,他基本天天守在地里,帮我们找办法解难题。”沿江村种植大户张健承包土地集体种植已有10年,提及周维忠这位“劳模书记”感谢不已,“他不仅为我们找资源带来精品稻种和育秧技术,还帮我们提高耕作效率提供技术示范。今年水稻丰产增收信心可足了,真是越忙越有劲!” 在农田里帮忙拔秧盘的王大妈也感慨道,周维忠替村里带来了好项目,让他们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农忙时在农田里打打零工,一年也能多赚两万多元呢!” 注册商标对稻米进行专销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是基础。”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周维忠的心里。履职半年来,他将一片深情献沃土,除了为村里找水稻良种,帮着一起种,还提前想好了粮食销路,用贴心服务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待稻谷10月底左右收获时,沿江村村委会将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全部收购,并注册特色商标对稻米进行专销。”周维忠介绍,200亩精品水稻按照亩产700斤计算,总产量约14万斤水稻,折合大米约9.8万斤,村集体可增加净收入约17万元。 今年74岁的潘朝廷是沿江村老队长,听完周维忠算的一笔“集体账”,他站在田埂上,拉着周维忠的手说道:“有第一书记在,咱们村里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周维忠看着一排排秧苗铺满稻田,黝黑的脸上笑容满面:“我将借助扬州与仪征两级供电公司的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为沿江村寻找更多特色项目,探索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乡邻乡亲一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