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乡村最需要的地方去 ——徐州真旺党员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日期: 2022-05-06

 

5月5日15时许,随着徐州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推进,国网江苏电力(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邳州分队组织技术骨干主动上门服务邳州市立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护航特色农业疫后生产。

这是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务乡村振兴的一幕。自2018年成立以来,有着11支分队、60个小队的党员服务队秉承“徐州真旺、电暖城乡”理念,全力服务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让党旗在田间乡野高高飘扬。今年,该服务队被中宣部表彰为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助力改善乡村卫生环境

“自从将烧煤的炒炉改成电炒炉,我们家炒货的味道明显改善,假期售出的炒货比平时翻了两番多。”5月1日,徐州贾汪区青山泉镇潘安湖景区薛记炒货店老板张海洋高兴地对“五一”旅游高峰期到此保障电力设施运行情况的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贾汪分队队员曹驰说。

潘安湖景区的前身是尘土飞扬的采煤塌陷区,经生态修复后成了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5月,张海洋承租了景区美食街的一家炒货店。由于使用传统的老式煤炒炉,平时摆在店外翻炒,飘出的黑烟不仅影响景区环境,还给游客留下了不卫生的印象,生意一直不景气。

这样的困扰不仅仅发生在张海洋身上。美食街于2012年伴随景区一期建成,多数由周边村民承包经营,大部分店面沿用当地传统火灶,长年累月的煤灰浮尘和烟熏火燎导致美食街环境恶化,与不断提档升级的景区环境格格不入。

为解决这些问题,2021年3月,国网徐州市贾汪区供电公司党委与潘安湖景区管理处党委开展“联建共建”,达成由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贾汪分队协助推进“全电景区”建设的共识。服务队评估景区实施全电改造后的用电负荷,确定更换3台配电变压器,共计增容800千伏安。同时,逐户对景区内商家开展上门调查,协助形成“一户一策”改造方案。

“跟师傅学活时用的是炭火炉,换成电炒炉后炒货的味道能否保证?”为了打消张海洋的这一疑虑,王旭光详细向其介绍电炒炉控温精准、节约能耗等优点,并带他到贾汪区万安镇马庄村的“全电厨房”改造示范点亲身感受。2021年5月,经过两周改造后,干净卫生的薛记炒货店重新开张。“不仅我们店面,整个美食街都整洁了,买东西的游客多了,重新开张后店里的月收入比之前增加了近一倍。”张海洋说。

2021年,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依托共产党员服务队大力推进清洁替代,在新沂马陵山、沛县韩楼村等乡村观光地打造全电景区9个,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乡村环境。

开展帮扶贫困学子行动

“我们学校在这次全镇期末考试中综合排名第一。这都亏了你们扶弱帮困的善举,孩子们才取得这样的好成绩!”1月21日,沛县朱寨镇刘集希望小学校长郭捷专程赶到沛县朱寨供电所,向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沛县分队队员刘庆州表示感谢。

刘集希望小学原为村办学校,学生多为当地留守儿童,后由爱心企业资助翻建为希望小学。自1991年起,刘庆州每年向该校捐赠学习用品、资助困难学生,累计捐资20余万元,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刘校长”。2020年7月,刘庆州身边的12位党员同事成立“刘庆州”党员服务小队,并将刘集希望小学作为定点帮扶对象,集资为该校建起了图书室,义务为其新建的4层教学楼敷设电缆,期末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品,尽己所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刘庆州和党员同事的助学故事是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帮扶贫困学子的一个缩影。2020年2月,该服务队正式启动“电亮”助学帮扶计划,与沛县刘集希望小学、丰县铭顺希望小学等13所学校结成定点帮扶对象,不仅致力于改善教学环境,还开展“线上家庭教师”等精准助学行动。

2021年12月26日,徐州地区因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全市暂停线下教学,家住新沂市瓦窑镇大山村的韩鑫茹、韩静茹、韩邱茹三姐妹只得在家上网课。由于三姐妹的父亲瘫痪在床,全家靠母亲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因此家中只有一部手机,仅能供备战高考的大姐上网课。从村民口中得知此事后,曾在此担任“第一书记”的国网新沂市供电公司员工葛浩立即在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新沂分队微信群里发出求助信息。队员张晨歌和韦强强当即响应,火速将两部旧手机交到三姐妹手中,解了她们无手机上网课之忧,并利用业余时间在线帮助她们解决学业上遇到的难题,成了三姐妹的“线上家庭教师”。

据统计,该服务队已组织200余位青年党员担任350多名学生的“线上家庭教师”,11个分队与全市26所村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已为300多名特困学生提供资助70余万元。 

推进科技下乡惠农

4月18日6时许,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沛县分队队员魏凯来到沛县鹿楼镇盛凯源有机果蔬种植农场,针对其火龙果种植棚布线混乱、电线老化的问题进行义务检修,确保用电安全。

盛凯源农场负责人盛向东原为梨农,2020年受气候影响,梨园收成惨淡。2021年初,为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启动开展百镇千村走访活动,600多名党员深入村镇送科技送知识。与盛向东同村的魏凯走访中了解到其难处后,向他讲解设施农业的优势:通过大棚种植、人工补光、智能控温等技术,避免气候对农产品收成的影响。见盛向东表现出兴趣后,魏凯又请来镇农技站技师为其讲解现代大棚种植技术,并带其到县里的种植样板田参观。

盛向东很快便打消疑虑,在梨园东边承包了6亩土地,引进高架无土自动化培育系统、环流风机、补光灯等设备,建起了草莓种植“科技棚”。考虑到用电负荷大幅增加,魏凯帮助盛向东提交用电申请,从邻近台区架设了1公里线路接电,满足了草莓棚用电需求。当年5~6月,“科技棚”一茬产出近7500公斤优质草莓,每亩收入约为常规种植的3倍,与梨园比,每亩年增收1.5万元。

尝到甜头后,盛向东将25亩梨园改造成一座有机果蔬种植农场,依托“科技棚”种植灵活、环境整洁等优势,发展起了农产品反季节种植、销售和观光、采摘。他也因此成了当地设施农业的“代言人”。“农作物的加温、浇水等作业都能自动完成,我一个人就能管12个棚。”2月24日,面对当地电视台的采访,盛向东开心地说。

统计表明,仅2021年,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就走访农民1.5万人次,打造农村电气化改造项目700余个,带动上万名农民实现了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