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助力,“小茶叶”变成“大茶业”

发布日期: 2022-05-06

 

四月的清晨,晨雾氤氲,在“中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的淳青茶园里,百余名茶农们正背着竹篓忙着采摘新茶。“一捏、一掐、一放”,翠绿的芽尖落入篮中,收获着春茶的喜悦。

淳青茶园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是优质茶叶生产基地,现有种植面积4000亩,茶场每年可产茶2万公斤。产业强、生态好、生活美,这样的美好幸福生活是茶场负责人赵建明以前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二三十年前,这个季节的加工厂房可是‘烟雾缭绕’,木柴燃烧味道盖住了茶香,炒茶师傅们的手也常常因为温度不稳烫出水泡。”前些年炒茶吃的苦,赵建明记忆犹新。那时,茶厂制茶靠的还是柴和煤,工人们除了要不停翻动着锅里的茶叶,还得时刻顾着火候,砍柴、换煤,一天下来不仅累得腰酸背痛,茶的质量也难以把握。除此之外,加工出来的茶叶色泽不好,厂房的墙面也被熏得漆黑。“看到茶叶的成色,我急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怕卖不出好价钱。”赵建明回忆道。

“茶场日子真正好起来,是在2018年。”那一年,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开始推广电能替代,员工黄庆年和吕银伢便在一次上门服务后和赵建明提起了“电制茶”的事儿。他俩从2004年就开始和赵建明的茶场打交道,不仅是茶场的“电保姆”,也是赵建明信赖的“老伙伴”。

“机器能准确控制温度,茶的质量就有保障了。”听吕银伢这样说,赵建明虽然对“电制茶”还是心里没底,但为了茶叶质量,他还是咬牙决定在茶园里“尝尝鲜”。

刚刚采摘出来的新茶要经过30-45分钟的加工过程,杀青机、揉碾机、提香机等设备都需要保持恒定温度,要求十分精准,电力供应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就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一年就这一季茶,关乎许多茶农一年的生活。为了保障茶厂的供电,也让师傅们安心,黄庆年几乎每周都要带着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往返茶园,问需求、看线路、调设备、排隐患……为茶场研究制定了配套电网规划和“保电套餐”。

“还别说,这机器是能保证温度。”“不仅快,工艺也很好啊,颜色、香味都不错。”炒茶师傅们对电气化设备称赞道。

杀青机一次性可完成近200斤茶原叶的杀青,这相当于8至10个成熟制茶师一天杀青工作量的总和,而工艺上更是比人工更胜一筹。看着杀青机的成果,师傅们不仅不再质疑,还开始主动学习起了机器的使用。同年,茶场相继投入了金陵春、碧螺春、雨花茶三条全电气化生产线。厂房告别了烟熏火燎,乡亲们告别了烫伤的困扰,茶业的产量和质量更是节节攀升。1年内,茶叶加工良品率提升近50%,能源成本节约30%。

机器多了,用电容量自然也要随之增加。2021年结合茶园用电需求,高淳区供电公司主动对接茶园,将园内用电容量从50千伏安增至200千伏安,同时对茶园线路不断升级改造,新敷设2条低压线路,让茶园用电得到更充足保障。

现在,淳青茶园有固定茶农600余人,每年三四月采茶季更是带动了周边村民采茶工2000-3000人,他们利用闲暇时间采茶,一个采茶季可赚2000多元。茶场里的金陵春、碧螺春、雨花茶都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名优茶产量已占到总产量70%以上。不仅茶品更优,每年还能减排二氧化碳175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约4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电炒茶不仅让咱的日子越过越美,也让咱村的越来越美!”赵建明说。

产业富民,电力先行。高淳区供电公司将继续帮助有需要的茶叶加工企业逐步搭建起全电气化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