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乡村】老丈人和女婿的“柴、电battle”

发布日期: 2022-04-11

 

又到了品尝春茶的季节。江苏横跨江南、江北两大茶区自古以来产茶无数,要说其中最为知名的,洞庭碧螺春算得上一个。在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洞庭山景让每一个来客心醉。这里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的原产地。

正值春茶季,在金庭镇东河村,当地最具影响力的碧螺春茶企——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一片繁忙。企业“掌门人”、碧螺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沈四宝穿梭于茶田仔细检查叶芽品质,而山脚下的生产车间里,年轻一代制茶人、沈四宝的女婿姚益林正严密地监督着现代化设备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

翁婿两代人22年坚持做一杯好茶,在碧水青山间,从一小块茶园做成远销全国的品牌化茶企,带动全村走上致富路。“是电和供电服务支撑了我们走上‘快车道’。”回看这条路,两代人的感悟莫名一致。

烧柴还是用电?两代人有了分歧

作为土生土长的洞庭山人,沈四宝年轻时就有一股沉稳气质,16岁务农,当了六七年兵,回来便开始和父辈学做茶,“杀青时250多摄氏度的高温,只有心里稳了,手上才能更加专注。”

从上世纪90年代不具备产量的一块小茶园,到如今总年产茶9000多斤,沈四宝把碧螺春茶做出了规模。在发展过程中,是否电气化转型是关键一步,也是沈四宝和女婿姚益林最大的“分歧”点。

早在2009年,作为年轻一代,姚益林看到人力制茶的辛苦,思维活跃的他便鼓捣了一台小型电气化揉捻机“替替手”,沈四宝当即数落他“瞎折腾”。后来,茶叶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做茶的劳动力却逐年减少,到了2016年前后春茶期,手工产能已远跟不上需求,甚至少量茶叶出现了品控不佳的情况。面对这一困境,沈四宝认为,应在原有20口柴火灶和雇工数基础上继续增加,而姚益林则不认同。

“我还和女婿争了起来,小姚认为应该大力使用电气化制茶,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手工制茶,机器做茶万万不行的!”沈四宝回忆说。

2016年,在当地金庭供电所的一次日常上门用电检查服务中,姚益林和供电所营业班班长蒋立军聊起了做茶的“困境”,蒋立军当即表示:“电气化是趋势,供电容量问题你们放心,如果新上设备,我们第一时间帮你解决用电问题!”

供电所的承诺,让姚益林吃了“定心丸”,也有了和老丈人继续battle的底气。2017年7月,姚益林为茶厂新上了第一台机械化杀青机,金庭供电所上门提供增容服务,经过细致勘察及严密计算,将原先24千瓦的用电容量扩增了近一倍。供电容量上来了,姚益林满怀信心地开足马力生产,第二年春茶期,第一次开机就一次性完成近200斤茶原叶的杀青,这相当于8-10个成熟制茶师一天杀青工作量的总和,并且在工艺上更胜一筹。

电气化设备功效甚佳,让沈四宝这位老茶师“开了眼”。

敢想敢干,全电制茶让产量翻了番

作为投身传统产业的年轻一代,“80后”姚益林不仅继承了沈四宝沉稳的性格和碧螺春茶制作工艺,更多了一份敢想敢干的“闯劲”。面对茶产业手工产能逐年减少的问题,姚益林深知,想让碧螺春产业持续繁荣,要从根本上寻找转型之路,“柴火灶、纯手工生产力有限,必须要大力投入电气化设备。不过这需要勇气,在我们这里还没人尝试。如果茶叶品质无法保证,那将会毁了碧螺春。”

有了电气化设备制茶的成功尝试,在沈四宝的认可下,作为继承人的姚益林还是满怀信心地开启了转型。首先要解决电的问题。2019年春茶产期一过,姚益林就和蒋立军说了自己的“升级计划”,打算缩减柴火锅,并用6口电炒锅代替,同时将制茶的萎凋、分拣等其他工艺步骤全部采用电气化进行,此外他还考虑新增一台杀青机和一系列茶叶罐装设备、恒温储存库等……考虑整条茶叶产线将进行电能替代,蒋立军帮姚益林制定了新的供电方案——扩容至110千瓦,同时在用电线路上加装互感器设备,实现相关用能数据的实时掌控,并定期上门开展用电检查和设备消缺。

2019年12月,经过3天快速增容服务,天王坞茶厂全电茶叶生产线成功运作,并在几个月后春茶上市期制出了一批高质量茶叶。“现在的生产模式优势非常明显,人工需求减少,品控不降反升,茶叶年产更可以达到6000斤,这是原来的2倍多。”姚益林说。

目前,东河村80%的村民主营茶叶生产。在天王坞茶厂的带动下,茶农们纷纷效仿,逐步引进电气化制茶设备,用更高效的电能催动更优质的产能。

“这个产业,被我们用优质服务包了”

在助力碧螺春产业发展的路上,供电服务不仅是容量的扩增,而是为整个产业提供着“保姆式”的贴心服务。2021年,沈四宝和姚益林将一颗具有“百年洞庭种”品质的茶树进行了专业鉴定并申请了品种保护,重点建设了茶叶实验室,定期进行茶叶水分等质量参数的分析监测,用科技化手段研究茶叶的培育和生产的质量。姚益林告诉蒋立军,他想做的不仅是将碧螺春送往更大的市场,还要为碧螺春品种的传承与守护种下最纯正的“根”。

科技化的茶叶研究,对供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助力这一“计划”,当地供电所为实验室开辟专门的供电通道,与茶叶生产线的供电电源分离,确保实验室电源供电质量更高,守护“百年品质”的传承。

像这样的细节服务,在“电保姆”的服务清单里还有很多。从今年3月春茶季开始以来,在苏州碧螺春茶产区,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组织当地供电所“暖心用电”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走访多家茶企生产车间,动态跟踪用电情况和需求,对申请新装、增容的茶企开通特快通道,同时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第一时间解决茶企茶农各类用电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以2021年为例,苏州金庭镇地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98万亩,茶叶年产量约230吨,年产值可达2亿元。在洞庭山地区,更多像东河村这样以现代制茶技术为支撑产业的新农村正在逐步崛起。

一杯好茶的传承,离不开像东河村沈四宝、姚益林这样翁婿两代制茶人的代代匠心耕耘,也离不开电力人的贴心服务。他们送去了低碳绿色的节能方案和优质的用电服务,亦守护了千年碧螺春的每一缕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