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建筑减碳正当时 南京探索绿色发展新格局

发布日期: 2024-10-04 信息来源: 南京日报

居民身边感知减碳

破解新能源车充电难题、光伏发电“充实”驿站

在居民身边,一个个减碳的生活场景正在形成。

“这里不仅能给车充电,还有地方休息,我经常在这里歇歇脚。”在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四方新村小区,网约车司机李先生给车充上电后,自己走进一旁的能量驿站喝口水、给手机充电。

在四方新村小区,有个“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站”,是全省首个老旧小区智能充电站。据了解,四方新村小区建成已有二十多年,有5200户居民,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不少居民开上了新能源车,但是去哪儿充电成了难题。社区一位负责人说,以前最近的一处充电站离小区大概有两公里,自从小区有了充电站,下楼散个步的工夫,就可以把电充满了。

老旧小区充电难的原因在于停车位紧张且车位产权不固定,用电容量也有限,很难普及充电桩。针对这种状况,国网南京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光华路街道充分利用小区内的废弃垃圾场,联合建造了“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记者在小区内看到,充电站的顶部铺满了光伏板,国网南京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介绍,“光储充一体化”是指由光伏发电、储能、汽车充电集成一体、互相协调支撑的绿色充电模式。充电站建有1套装机功率为30千瓦的光伏雨棚,全年可提供约3万千瓦时绿色电能,配有两套240千瓦—200千瓦/261千瓦时(一机四枪)的海绵储充柜,充电总功率480千瓦,可同时为8辆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

在日间,光伏顶棚发出的电能会优先供给车辆充电,余下的电能存入储能系统,并在充电高峰期向充电桩送电协助支撑电力负荷。周边社区居民的车辆、社会网约车都可以来这里充电。充电站旁建有能量驿站,市民在充电时可在驿站内休憩,驿站内空调所使用的电能也来源于光伏。

作为江苏首个老旧小区“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项目,四方新村小区充电站的成功投运,对推动江苏“光储充一体化”试点应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建邺区、江宁区、高淳区等都在“考察”该项目,计划引入这种智能充电模式。

“现在交水电费可以去村里的数字零碳电力驿站,再也不用跑到街上,很方便。”日前,刚从村里数字零碳电力驿站回来的桥李村村民王阿姨一回到家,便给左邻右舍说道。王阿姨口中的“数字零碳电力驿站”是江苏省内首家数字零碳“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建立在高淳区桠溪街道桥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该驿站集“数字化、零碳、政企网格共融”服务于一体,也是该村为满足村民需求打造的“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服务创新模式。

以“零碳服务”为导向,电力驿站配置光伏车棚、屋顶光伏、智慧路灯、储能装置、全电厨房、充电桩设备,同时搭建“光储充”一体化运营检测平台,实现“微网”数据实时监测调节,绿色能源自发自用,形成“数字化零碳”电力便民服务示范效应。驿站位于村委会内,村民来办事的时候,可以顺便给电动汽车或者电瓶车充电。桥李村党总支书记戴文韬告诉记者,驿站的屋顶铺设了50平方米的光伏板,安装250千瓦时的储能箱,光伏产生的电可供村委会办公、光伏车棚和充电桩使用。“最直观的感受是村委会现在不用交电费了,往常每个月电费在600元至1000元左右,现在这笔费用省了下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华能南京高淳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渔光互补综合项目,将光伏电站和高淳区桠溪街道的青虾养殖特色产业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模式。目前正在打造的一期项目约1000亩,70兆瓦。(刊发于2024年09月25日《南京日报》A7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