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10时,秦淮区丰富路片区早已升腾起烟火气。曹都巷口的罗子龙罗家桂花汤圆店门前排起十余人的长队,蒸腾的热气裹着桂花香气飘向街巷;隔壁靖小馆的服务员正忙着擦拭橱窗、摆放餐具,准备迎接中午的第一批食客。作为南京最热闹的街巷之一,丰富路以林立的商户尤其小吃铺成为南京的网红街巷,每天接待数量庞大的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 这条承载着老南京记忆的街巷,曾因电力设施老化面临发展瓶颈。片区内不少电力设备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仅外貌陈旧,随着使用年限增加,电力负荷承载能力更难满足网红街区的发展需求。今年7月,丰富路片区完成电力设备更新改造,崭新的电力设施与街巷风貌融为一体,成为南京城市旅游打卡的一张亮眼名片。 “我们店周末高峰期排号能到一百多桌,后厨大功率电器、冷藏柜连轴转,对电的需求特别大。”冯三嬢跷脚牛肉店店长宋女士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作为丰富路的网红商户之一,店里的用电稳定性直接关系着生意运转。过去,每到夏季高温期,丰富路片区居民空调、商家制冷设备集中运转,用电需求急剧攀升,设备运行压力显著增长。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二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丰富路片区多次因设备老化出现负荷过载情况,运维人员需在冬夏两季额外加大设备测温、测负荷频次。 改变,始于一场“看不见”的电力更新工程。去年12月起,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协同秦淮区相关部门及朝天宫街道,结合城市更新计划,实施丰富路老旧电力设备焕新行动,对沿街600余米的7台环网柜和12台配电变压器进行升级改造,对约100米架空线路实施杆线下地工程,并新建约70米的电缆通道。 “改造老旧设备不难,难的是让每天开门迎客的商户、常年居住的居民‘零感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二中心项目经理封新驰指着新更换的箱式变压器解释道。为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商铺和居民的影响,团队创新采用“负荷转移+应急供电”双保障模式:先将改造设备的电力负荷转移至周边线路,对无法转移的商户,直接调配应急电源车现场供电;同时将核心施工时间安排在凌晨3时至4时,快速完成线路切换与设备安装。待清晨街巷苏醒,热闹的烟火气如期而至,仿佛施工从未发生。 这场“隐形工程”,还悄悄提升了街巷颜值。在新街口饭店门前,原本杂乱的架空线路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藏在地下的电缆通道和被改造为与街巷风貌协调的箱式设备。“以前下雨天路过老变压器,总下意识躲着走,现在看着新设备心里踏实多了。”家住富春里小区的68岁居民曾永林,每天买菜都会经过丰富路,他眼中的变化,正是电力更新与城市风貌提升的生动融合。 截至今年7月,丰富路片区基本完成电力设备更新改造。改造后,线路主设备平均年龄从18.4年降至3.1年,平均减龄15年,在提升主城核心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为后期新街口商圈更新、充电桩建设以及美食街电气化改造等留出了供电裕度。 记者从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了解到,为了持续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特别是主城等核心区以及重点场所,未来三年计划投资15亿元,打造高可靠性配电网示范区。 如今漫步丰富路,网红店铺的招牌依旧亮眼,食客的笑声此起彼伏,而藏在街巷深处的新电力设备,正以更可靠、更安全的方式,守护着这份属于南京的烟火气,也为城市更新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记者手记:“无感知”更见更新温度 电力更新不像道路翻新、建筑改造那样直观可见,可是它却悄然牵动着街巷店铺的经营命脉,影响着游客与居民的日常体验。 在丰富路采访时,无论是排队的消费者,还是店铺商户,提及电力更新,说得最多的都是:“不知道,几乎感觉不到。”这份“无感知”,凝聚着供电团队的民生担当。从冬夏两季的“专项测温”,到凌晨3时的“无声施工”,再到杆线下地后整洁的街景,一处处“里子”的施工,让城市的品质更有“面子”。而“无感知”,彰显的是城市更新的细节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