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南京溧水白马镇草屋里村,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早早来到南京田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冷库机房。 “线路有破损,开关有隐患,得马上换。”细致的检查,直指问题核心。负责人田金树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电保姆”,心里踏实。这些年,田金树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电力,让蓝莓不仅仅满足本地市场,还覆盖长三角地区,甚至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还带动了周边百余户村民增产增收。 田金树的蓝莓故事,始于一次“不划算”的订单。2008年,还在帮岳父打理紫薯生意的他,得知上海一位法国面包师急需2公斤蓝莓。算算路费,这单买卖铁定亏本。但田金树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千金难买机遇!”他硬着头皮接下,亲自送货。正是与这位法国客户的往来,让他窥见了蓝莓市场的广阔天地,一颗创业的种子就此埋下。 田金树2003年毕业于成都铁路运输学校,后被分配到贵阳铁路分局。从铁路职工到蓝莓种植者,田金树是个彻底的“门外汉”。 2012年,他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用5亩地“试水”。“不懂技术?学!”他成了各种蓝莓研讨会、技术联盟的常客,四处请教专家,“那会儿忙得差点去了半条命,咬咬牙,挺过来了!”蓝莓娇贵,阳光、水分、空气样样讲究。建园之初,用电成了头等大事。 辖区电工董正清主动找上门:“用电您别愁!”当天申请,次日架起1.5公里线路,第三天就完成了装表接电。效率之高,让田金树的心定了大半。 去年12月中旬,种植区的地暖突然停电。时值傍晚,天色暗淡,小雨连绵,“骨头缝里都冷飕飕的”。“第一茬早期蓝莓处于挂果期一点不能冻!”田金树急急忙忙打了董正清的电话,“10分钟不到,董电工就和另一同事骑着摩托车来了”,两人打着应急照明灯光找到了故障点——原来是一辆建筑工程车在路边进行挖掘作业时挖断了电缆。董正清重新更换了破损电缆,地暖管道又缓缓散发出热气,“蓝莓没有丝毫受损”。 2015年,尝到甜头的田金树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80亩。生意火爆了,烦恼也来了。正值6、7月份,种植园很快迎来了第一个蓝莓收获季节,收获季的挑战接踵而至。蓝莓娇嫩,卖不完就得冷藏或深加工,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市”。 然而冷库及深加工的用电需求让村里200千伏安的老变压器和线路“扛不住”了。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迅速行动,将草屋里村列入农网改造,短短十多天,一台崭新的400千伏安变压器上岗,500多米架空线焕然一新,用电容量从58千瓦跃升至100千瓦。“电足了,心气儿更高!”2020年,他又承包了120亩地。 2022年,溧水区入选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实施县(南京唯一),政策东风劲吹。白马镇政府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毕勇第一时间上门,宣讲冷库建设优惠政策。供电公司同步跟进,增容、新立电杆、架设线路,一气呵成。当年12月,一座1000立方米、200千瓦的冷库拔地而起,能存下400多吨鲜果。田金树离“冷库+加工+苗圃”的产业链梦想,又近了一大步。 “发合肥的到了吗?”“常州的装箱没?”“上海的单明天发……”今年5月27日一早,田金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蓝莓上市季,他在线上已卖出40吨,“订单多到接不过来!” 田金树的营销头脑一直在线。十多年前,他就组建了“金果蓝莓”助力车队,车身打满广告,穿梭上海街头,一度包揽沪上近2/3蓝莓市场。如今,他紧跟潮流,成了阿里巴巴供应商,订单全走线上流程。最近,他又玩起了直播带货:“家人们看!这是我们溧水的地产蓝莓,营养价值高,不打农药……” 一次直播正酣,田间水泵漏电导致突然断电。一个电话,白马供电所的李治荣和同事15分钟赶到,火速更换水泵。电力恢复,直播间订单如雪花般涌来。自家果子不够卖?他就收购周边农户符合标准的蓝莓,价格还高于市场价,带动了百余户村民增收。他还常请专家来村里讲课,和大家一起琢磨种植技术。 “今年产量预计1800吨,产值2500万!”田金树信心满满。他不满足于只做种植户,要做就做产业链的“大玩家”。6月初,一座库容达1.4万立方米(是旧冷库14倍)的“巨无霸”新冷库刚刚落成。智慧大棚也在规划中。他计划7月初就向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提交新装500千伏安变压器的申请。 从5亩试水到数百亩蓝莓园,从肩挑手提到现代化产业链,一颗小小的蓝莓,在溧水肥沃的土地和优质的电力服务下,真正“落地生根”,结出了惠及四方的“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