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相刀口温度98.8度,需要立即处理!”7月16日上午10时,国网南京供电公司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东善桥变电站值班员梁昊正在进行日常的红外测温巡视工作。 此时,他手中的红外测温仪屏幕上,500千伏东善桥变电站内1号主变3号电容器3131隔离开关的B相刀口正泛着刺眼的白光——在36度高温的加持下,刀口温度已超过严重缺陷的阈值。 500千伏东善桥变电站是迎峰度夏的特级保电站,承担着南京东部主城江宁、板桥、雨花等核心区域的供电重任。 由于运行时间较久,这座变电站隔离开关刀口的金属接触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氧化层。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加剧了这些氧化层的积累速度,这使得刀口散热性能进一步下降。而近期不断增加的大负荷电流又使得刀口的运行温度不断攀升,这才使得刀口温度突破了安全数值。 如果不及时处理掉刀口上的氧化层,使其降低温度,就可能导致刀口发热情况加剧,使得500千伏东善桥变电站内的1号主变出现跳闸,进而引发大面积停电。 发现情况后,梁昊赶忙给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变电修试班班长张明打去了电话。2个小时后,张明带领杜翼和宋仕华等赶到现场。 “要解决隔离开关刀口发热这一‘急症’,需要分三步处理”,工作现场,张明边检查工器具边向记者解释,“首先要测量接触面直流电阻确诊‘病情’;然后像外科清创手术一样,彻底清除刀闸触指上的氧化层和积污;最后复测直流电阻,只有当测量到数值恢复到10微欧以下时,才能确认缺陷已经彻底消除。” “张明,快点准备‘手术器械’,宋仕华,准备登高检查!”此次检修工作的负责人是杜翼。说话间,他正边伸手抹掉流进眼睛的汗水。他口中的“器械”,正是摆放在一旁的手持式回路电阻仪、力矩扳手、导电膏和除锈润滑剂等工具。 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后,宋仕华登上登高梯,准备为刀闸触指这个“发烧病人”做一次全面的直流电阻“体检”。 “接触电阻12微欧,超标了!”盯着测试仪上的数据,宋仕华眉头紧锁。在2米高的悬梁上,他单手固定身体,另一只手稳稳握住喷罐,对准刀闸触指“嗤”地喷出导电清洗剂。 “现在用120目砂纸,注意单向打磨”,杜翼的指令从下方传来。宋仕华立即抽出砂纸,细细打磨触指表面的毛刺、氧化膜及斑点,再用酒精棉片擦拭干净。为了在每一次打磨时都尽可能地保持相同的力度,他连呼吸都控制得很轻。随后,他又挤出一截银灰色的导电膏,用无尘布均匀地涂抹在触指与刀片的金属接触面上。 “涂导电膏要像涂润唇膏一样薄而均匀,过厚会形成绝缘层,反而增加电阻;过薄则无法覆盖微观凹陷。”在地面紧紧注视着整个流程的杜翼向记者解释道。 1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此时室外温度已高达39℃,悬梁上,宋仕华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经过测量,经过他的紧急处置,刀口的直流电阻值已经降至8微欧,刀口发热的紧急“炎症”成功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