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引擎”助力农民创业园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7-03 信息来源: 高淳区供电公司

位于高淳区漆桥街道双游村的农民创业园内,主播小张正举着沾着露珠的奶油白菜:“家人们看看,这像不像刚从土地里挖出来的翡翠?”话音未落,订单提示音就此起彼伏地“跳”了进来。

与此同时,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漆桥供电所台区经理诸六才正穿梭在双游村的线路与配电箱之间,为这个热火朝天的“618助农专场”直播间做着保电工作。

“2015年这片地连拖拉机都陷进去,现在可是能产‘金娃娃’的聚宝盆!”双游村书记诸新良回忆道。2020年,双游村流转1700亩土地,以电商产业为引擎,成立了集种植、观光、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民创业园。

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为其量身定制了“电力引擎”:20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到400千伏安,架空线路全部改造为入地电缆,累计安装7块电表,架设320米低压线路,新建4台分支箱,为这个从零起步的农创园注入澎湃动能。

如今的农创园,囊括了800亩水稻、260亩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8000平方米花卉恒温玻璃大棚、2400平方米电商产业、5400平方米净菜加工车间及专业食品加工车间,成为集智慧种植、精深加工、电商流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

2023年,园区建成智能监测平台,在130多个连片的蔬菜大棚实现高效、精准种植。走进大棚,虫情监测仪在田垄间闪烁着蓝光,自动喷淋系统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数据精准灌溉。

“以前靠老天爷吃饭,现在看数据种田。”孔凤才轻点触控屏,大棚顶部的遮阳网应声展开,如同给蔬菜撑起一把智能遮阳伞。

为保障这套“农业大脑”的稳定运行,漆桥供电所将其供电线路和设备纳入重点保障清单,台区经理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配备的移动作业终端能快速精准定位安全隐患和缺陷,确保安全守护时刻在线。在稳定电力加持下,这套“数字种田”系统不仅让产量跃升,更大幅降低人工成本10万元左右。

种出来的智慧农产品不能少了好销路。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了惠农增收的新路子。“618”的农产品直播间里,主播正全力推介螃蟹、南瓜、大米等产品。

在“618”“双十一”等购物高峰期,园区的订单量翻倍增长。为保障直播顺畅运行,漆桥供电所靠前行动,对农创园配电房开展专项特巡;主动上门检查设备耗能情况,提供节能优化方案;直播期间安排专人24小时驻守,及时响应可能出现的用电问题。

而农创园精心打造的共享直播间,凭借其齐全的设备和稳定的网络,更为“新农人”提供了“拎包即播”的一站式便利服务。

线上直播吆喝不停,线下配送同样快速高效。

农创园打造了数据可视可控农产品处理配送基地,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净菜加工车间,6辆冷链专车直达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商超,年处理蔬菜超50万斤。

“这些‘移动冷库’每降低1℃,就要多耗电20%。”园区负责人孔凤才指着中央控制屏,上面跳动着冷链车实时温度曲线。

为守护这条贯穿长三角的生鲜走廊,漆桥供电所采用“电力医生”工作法:根据春耕、夏灌、秋收、冬储等农时节点,制定差异化巡检方案。主动对接园区用电需求,台区经理的巡检日志里密密麻麻记着每个用电设备的“健康档案”。

去年,园区又新增了2条智能化分拣线,配套用电扩容需求迫在眉睫,漆桥供电所闻令即动,主动对接,不到48小时便完成30千瓦增容工程。

如今的双游村,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突破1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600万元,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园区农副产品销售额达3亿元,辐射带动周边种植面积2000亩,5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更令人振奋的是,园区培育的“新农人”队伍逐渐扩大:32名返乡青年在共享直播间创业,15位“田秀才”考取了农产品电商师证书,就连60岁的李大爷都学会了用手机直播卖土鸡蛋。

从田间地头到云端市场,从传统农耕到数字农业,这条由电力驱动的农创链,正将这个亿元村的丰收故事写进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