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有泥 眼里有光

——公司学习宣贯二十大精神暨好记者讲好故事分享会现场记
发布日期: 2022-11-25 信息来源: 江苏电力报

“2019年10月14日,我第一次见到了‘船联1号’。它烧柴油,船尾拖着黑烟,舱内蒙着油污……2022年新春,全电改造后的“船联1号”在南京首航,用能成本降低8成,一年减排二氧化碳约930吨。”11月18日,在公司党委宣传部举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好记者讲好故事分享会上,来自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何劼将她跟踪采访近4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向大家展示了一幅供电人助力水上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画卷。

公司“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的9月启动,来自公司系统20个单位的70位新闻工作者回顾梳理采访报道经历,结合所见所闻,撰写成了70篇电力人的奋斗故事,并在各单位媒体平台陆续刊发。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公司党委宣传部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等党的二十大提及的关键词入手,筛选出10篇优秀作品,与来自各地市供电公司、直属单位的同志集中分享。

当天15时40分,分享会正式开始。8名讲述人在现场登台宣讲,2名讲述人因为疫情以视频形式作分享。

“这是2016年6月23日盐城阜宁地区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袭击的照片。我到达现场时已是深夜十一点,那时大雨如注,抢修人员正在冒雨切割塔材……”史俊是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一名有着7年多采访报道经历的摄影记者,也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签约摄影师。他的镜头下,抢修工人们风雨无阻、日夜奋战、挥汗如雨、席地而“睡”……一张张照片串起了“电网铁军”不辞辛苦、保障供电、奉献为民的感人故事。

南京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记者张书玮跟随南京石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脚步,从“追寻光”到“成为光”,记录服务队保障供电、扶弱帮困事迹之余,也成了一名“编外”志愿者。来自国网扬州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姚磊在采访报道全国道德模范、党的二十大代表周维忠过程中,被其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所打动,为了电力新闻事业,立志不仅做一个脚底有泥、眼里有光的新闻人,更甘愿在长期报道中做一个默默奋斗的“熬夜人”。

1997年出生的新闻“新兵”韩欣彤则通过视频分享了电力改变农民生活的故事。作为土生土长的灌南人,她在采访灌南第一代农电人张祥生时,方知日常餐桌上的米饭家乡父老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吃到,而能吃上米饭是因为那时旱地改种水稻,灌南的第一个农电站就是为此建立;更知道,电力给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强有力保障。与韩欣彤一样,来自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的杨丽丽也关注电与乡村这一选题,讲述了丰县人民在电力支持下,从荒沙地里种出“金牛蒡”的故事。

“戚银记者,你的思路很不错,能抓住‘冷’和‘热’两个主题词,以所处环境为切入点,把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奋斗故事联结在一起……”每个故事讲述完毕,由工人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王伟、乡村干部报总编辑翟慎良、新华日报国际传播部主任沈峥嵘、新华传媒智库主任孔德信、乡村干部报办公室主任朱秀霞等组成的专家组都给予了精彩点评,指出宣讲中的优点,分析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17时25分,10名记者分享结束。翟慎良随即代表专家组对活动整体作了讲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记者们在采访中跟自己的初心对话,增加了自己的人生韧度。正是通过这样的对话,我们认识到了电力人的价值,也认识到了新闻人的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了成为更好的记者、讲述更生动的故事,我将持续提升‘四力’,切实做到脚底有泥、眼里有光、笔下有情,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记录和见证江苏电力新征程上的新发展。”活动结束后,故事讲述人之一罗佳宝表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