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大数据云平台提供的数据,我们给大棚里葡萄及时补水、给肥等操作,这比以前要少操心也更科学了。”9月14日,大丰区西团镇新中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基地,村民吴芳兰高兴地说。 新中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基地作为大丰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绿野新中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1万亩,建成区4000亩,是目前盐城连栋大棚成片面积最大的镇级农业园区。如今,绿野新中园区主打青椒、甘蓝、西兰花3个千亩特经产业和葡萄、樱桃、草莓3个甜蜜果品产业,果蔬长期供应长三角地区,年销售额超2亿元。 眼下葡萄的丰收是新中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基地结出的甜蜜果之一。走进该项目农业园区的“新农人之家”,入口处一块超大电子屏不断闪烁着变化的数字,这是“西团智慧园区大数据云平台”。该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练加标介绍,强大的技术离不开供电部门的支持,大数据平台旨在借助电气化赋能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园区大力推进可追溯管理,专门设立检测室,开展上市前农产品检测,所有数据录入省级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实现了遥视、遥信、遥测、遥调服务,达到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效果。 2020年12月,大丰公司主动与西团政府部门、新中村对接,通过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推动特色用能项目建设、推介新型用电产品等各种方式,着力增强“绿野新中”园区供电保障能力。 该公司西团供电所根据园区种植灌溉用电需求制订供电方案,新建10千伏团结线150米电缆283米、架设400伏线路1公里,把电送到项目种植基地。绿野新中园区建成后,该公司又根据用电负荷变化情况,增容了为基地供电的变压器两台100千伏安。 次年春天,该公司从新中村农业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对现有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创新,依靠“网上国网”APP现有功能,和园区共同研发了智能扫码共享用电终端,打造农业生产共享用电模式,利用水质检测仪、环境监测仪、水泵控制箱和乡村电气化用能系统,采集水质、水位、天气等内容,实现远程排灌的操作。真正解决农业生产“急难愁盼”问题。终端扫码刷卡电费实时结算、自动交费的共享功能,农户不需准备电线,只需把插头连上就近的共享终端,打开手机APP扫描共享终端二维码,即可通过终端用电灌溉农田。 “我们的‘阳光玫瑰’8月中旬开始上市,今年亩产量蛮高的,能达到4000斤左右。”负责市场管理的王加芹满怀喜悦地表示,这里的葡萄早早被广东、上海等地客商订购一空,亩产高的基础再加上不错的价格,预计又是一笔不菲的“甜蜜收入”。 西团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吉净说:“今夏干旱,有了自动恒温控制器,随时掌握田间土壤水分湿度,手机点点操作,随时随地抽送水,再也不用人蹲在大棚里看管了,不仅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还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真是一举多得!这一切多亏了供电公司开展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有力地对我镇农业生产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撑。”吉净表示,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该平台不仅可以反映省内各类农产品每日市场行情,还能实时显示大棚内空气及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实现水肥一体化远程控制和精准高效绿色防控,确保瓜果蔬菜始终处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之中。 据悉,新中村“甜蜜产业”酿造幸福生活,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万余户,有效推动当地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富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