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公司:春到田垄满眼新

发布日期: 2022-05-18 信息来源: 1

5月10日,在阜宁县羊寨镇单家岗村桃花源景区,国网阜宁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来检查农家乐用电情况。每到4月,这里的万亩桃花成片绽放,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近年来,围绕农村电网建设、推进乡村电气化等领域,阜宁县供电公司全方位保障农业用电,多渠道助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画卷注入不竭动力。

“穷乡”变成“桃花源”

多年前,阜阳当地流传一句话,“北三乡,穷叮当”,羊寨镇就是“北三乡”之一。当时的羊寨镇一带几乎年年遭受水灾,小河小沟白浪滔天,村民靠打鱼摸虾为生,生活条件艰苦。

2016年,阜宁县将羊寨镇的桃花源经济生态建设纳入重要发展事项。在阜宁县境内31.7公里,沿线根据当地土质招商引资开发桃、梨、银杏等规模化果木业种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阜宁县供电公司策应县委县政府发展规划,仅用4天就拿出配套的电力施工方案,共迁移电杆321根、低压线路17.8公里,总投资300多万元。

同时,为让种养殖户用电无忧,羊寨供电所主动上门服务,开通绿色办电通道。“公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灌溉用电也充足,一亩地收入能达到3万元。”说起羊寨镇的变化,苹果种植户李明强深有体会。

2021年,为进一步满足羊寨镇经济发展需要,为阜宁渠西地区新增用户的接入创造条件,阜宁县供电公司结合电网规划新建变电站1座,架设110千伏线路21.4公里,进一步完善了羊寨镇电网网架结构,大大提升了区域供电能力。

左范民族村更有“范”

“我们村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离不开供电人周到服务和大力帮助。”阜宁县芦蒲镇左范少数民族村党总支书记左栋梁这样说。

左范村地处阜宁、涟水、楚州三县交界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民来自11个民族,少数民族有55户142人,2006年经省民委批准,成为盐城市5个少数民族村之一。

2018年4月,盐城市启动“同心汇盐,石榴花开”精准帮扶少数民族村行动。阜宁县供电公司主动响应,先后完成左范村党群服务中心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村属康居工程及其配套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广场亮化工程施工,帮助108户危旧房村民过上了明亮、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抓住全省连片扶贫开发黄河故道的窗口期,阜阳县精心打造果品加工产业园。左范村有2359亩土地,70%位于黄河故道堆。要让荒滩变良田,电力是先决条件。阜宁县供电公司提前规划,新增变压器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3.2公里,为左范村黄河生态农场、乡村采摘旅游、金银花药材种植等增收致富项目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

电气化结出“致富果”

4月23日,阜宁县陈集镇汪朱村高效种植大棚里,青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正在装车,即将运往抗疫一线。

汪朱村现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其中设施大棚蔬菜面积1398亩,是上海市蔬菜直供基地。高效渔业面积1500亩,高效农业种养本土化率达90%以上,带动全村近20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曹党生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8年,他打算试种返季节作物,便向当地供电所求助,了解大棚电气化有关问题。电工曹建华主动上门,为他提供全程用电指导,帮助建成了汪朱村第一个简易温室西瓜大棚。当年12月,西瓜种子在有电加热的温室大棚发芽,次年5月,第一批返季节西瓜上市,让曹党生赚到了第一桶金。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曹党生计划扩大种植面积。他承包了100亩土地,盖起了新大棚。种植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对电的可靠性要求更高。阜宁县供电公司将此列入新农村电气化重点项目,对所有线路提高一个等级设计,还定期实施增容改造。

近两年,该公司先后为汪朱村架设400千伏线路1.2公里,更换变压器2台,满足了养殖、种植户的用电需求。如今,汪朱村高效农业、规模水产、家禽、畜牧养殖遍地开花,2021年实现村集体增收超23万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