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23、564.84……8月16日,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镇江扬中市油坊镇会龙村村民朱有生家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苏醒”了。逆变器上不断闪烁的数字,记录着这个小型光伏电站的实时发电功率。 朱有生是会龙村首批安装光伏板的村民之一。早在2017年,他便投资4万余元,在自家屋顶上安装了5千瓦光伏板。“按当时规定,光伏板每发一度电,国家补贴0.42元,扬中市补贴0.3元,补贴时间分别为20年和6年。发的电除了自用,还能以每度0.391元的价格卖给国家电网。”朱有生说,“太阳出来就有钱赚。去年,我家光伏板一共发了6800多度电,自用640度,剩下的卖给电网,加上补贴的4900元,一共获得了7000多元收入。” 像朱有生这样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扬中还有1万多户,约占其用电总户数的1/15。当日,该市所消耗的712万千瓦时电能中,有近三成来自光伏发电。 近年来,素有“电气岛”“河豚岛”之称的扬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光伏等绿色能源产业,全力打造“绿色能源岛”新名片。 可以无线充电的光伏座椅、随太阳轨迹自动旋转的光伏向日葵、百米长的光伏廊桥……走进省内首座“零碳公园”——扬中市滨江公园,光伏元素随处可见,太阳能发电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该公园于2019年落成,采用“光伏+储能”模式,光伏总装机575.5千瓦,日发电量1850千瓦时,完全能够满足公园日常用电的需求。 滨江公园一角 在扬中,不止“零碳公园”内光伏板遍布,党政机关楼顶、企业厂房和居民住宅屋顶、鱼塘水面上方……或星星点点或成群连片的光伏板,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为这座江中岛城注入清洁电能。 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潮生。位于镇江市东部江心的扬中,由雷公岛、太平洲、西沙、中心沙等4个江岛组成,总面积332平方公里,是江苏面积最小的县级市。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扬中的主导产业之一。据该市经济发展局能源科科长何锦璇介绍,全市新能源产业中65%的产值来自光伏产业。该市光伏产业于2004年起步,如今已形成从硅片生产到光伏板制作、再到集成运营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企业50余家,2022年新能源行业规模以上产值达210.47亿元。 扎实的光伏产业基础为扬中大力推广光伏发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奠定了基础。 2015年底,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扬中市人民政府因地制宜提出建设“绿色能源岛”,突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太阳能光热利用、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方向,通过实施“金屋顶”工程、推广农光互补项目、建设江滩低风速风电场等九条路径,锚定“到2030年,整岛去煤化,清洁能源占比100%,全岛近零碳排放”的目标。 “我们因地制宜实施‘金屋顶’工程,在全市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宜建尽建、宜并尽并,不浪费每一平屋顶,不辜负每一缕阳光。”何锦璇表示。 2015年10月,扬中市政府率先垂范,探索办公区域绿色用能,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在屋顶安装了总装机1032千瓦、年发电量约110万千瓦时的屋顶光伏,以此带动全市光伏发电推广应用。 其后,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共建“金屋顶”的热潮。 扬中机关单位屋顶上的分布式光伏 2016年,扬中市政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向国家能源局申报“全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当年11月,经批复,扬中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此后,该市持续发展绿色能源,走上了一条“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反哺绿色城市”的“扬中道路”。 推进绿色发展,电力有担当,更有作为。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于2017年12月与扬中市政府签署《共建“扬中绿色能源岛”战略合作协议》,发挥能源电力行业优势,结合扬中屋顶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布局早、电力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重点规划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广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共同推进扬中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 为保障分布式光伏项目及时高效并网,自2016年底起,在镇江供电公司指导下,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陆续在7家供电营业厅启用“光伏窗口”,选派12名员工专门负责光伏接入业务受理,同时组织客户服务中心、设备管理部、调度控制中心等多个部门成立“矩阵式”工作团队,依据客户并网申请,为客户建立“一户一策”档案,确保分布式光伏又好又快并网。 “有了‘光伏窗口’,扬中分布式光伏并网时间大大缩短,居民用户并网户均用时控制在了10个工作日内。”扬中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蒋仁鑫介绍,如今分布式光伏并网时间再次压减,居民用户并网户均用时仅需3.4个工作日。 多方努力有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截至7月底,扬中光伏用户由2016年的157户增至10854户,其中99.7%为低压分布式光伏;装机总容量累计达31.44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70%,位居全省前列。 镇江供电公司员工义务检修客户光伏发电设备 “油坊镇上光伏企业多,大家对光伏板不陌生,而且光伏设备都从当地企业直接批发组装,安装光伏电站的投资较外地便宜约20%。村民们看到左邻右舍安装的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传十、十传百,普及率就上去了。”会龙村党委书记王荣华介绍,目前全村125户居民中有90%安装了屋顶光伏。 未来三年,该市计划再增分布式光伏装机10万千瓦,届时光伏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逾80%。 分布式新能源就近并网消纳,灵活性、经济性相对更强。扬中市供电公司设备部主任黄海清介绍,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后,配电网由“无源网”变为“有源网”,配电网潮流从“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传输”,对确保电能质量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何过好新能源“消纳关”? 自2016年起,综合考虑扬中正向供电和反向光伏发电大规模接入的需求,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支持扬中市供电公司开展配电网适应性规划建设。“对于用电负荷与光伏发电较为集中的区域,我们通过增加线路回数、适度扩容配电变压器等方式,‘量体裁衣’建设配电网。”黄海清说,公司先后更换和新建10千伏线路640千米,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300余台,将全市户均配变容量由2016年的5.23千伏安提升至如今的6.87千伏安,高出全省0.97个百分点,为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奠定了坚实基础。 扬中市供电公司员工开展配电网改造工作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这年下半年,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国网江苏电力组织镇江供电公司、国网江苏电科院,联合扬中市政府在新坝、油坊两镇试点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中压柔性互联、低压柔性互联、台区分布式储能、光储充微网等四类示范工程,并于2022年全部建成投运,试点区域内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率由65%提升至80%! 以低压柔性互联示范工程为例,针对台区间存在光伏发电与用电负荷相差较大的情况,扬中市供电公司选取客运中心公用配电变压器、建新村3号配电变压器这两个相邻台区,利用客运中心低压配电房户外杆上配电柜空余空间,安装了低压柔直装置和50千瓦/60千瓦时磷酸铁锂储能装置,实现了光伏发电在400伏台区间的功率互济。 建新村3号配变台区下共安装分布式光伏191千瓦,光伏发电高峰时常有电能倒送情况发生。7月22日13时30分,扬中市供电公司设备管理部专职金鹏飞通过配电云主站,发现建新村3号变压器有功功率为负,存在光伏倒送现象,随即远程操作低压交直流互联装置,将该台变压器下的26.52千瓦光伏发电转移至用电负荷较大的客运中心公用配变台区下,实现就地平衡消纳。“监测显示,转移后的光伏发电量全部被客运中心公用配变台区下的用电客户消纳。其实,即使用户消纳不了,这些光伏发电也将自动存储至客运中心的储能装置,以此缓解功率倒送情况。”金鹏飞说。 扬中新型电力系统智慧用能平台 除开展示范探索外,扬中市供电公司还自2021年起推广安装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并于2022年底实现全市2254台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全覆盖。依托终端采集到的分布式光伏等数据,该公司联合国网江苏电科院搭建了整县光伏接入配电网承载力在线仿真平台,开展配网潮流仿真计算,围绕电压偏差、电流越限等6项承载力评价指标,量化评估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配网运行指标的影响,以此支撑用户光伏报装方案的优化评审。 7月24日,该公司配电运检班班长石乾江通过这个平台搭建了10千伏旺长线跃进化工变压器处接入100千瓦光伏的模型,对跃进化工仪表配件厂100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承载力分析。经计算配电网运行状态时序,得出了电压偏差、电流越限等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的结论,为光伏安全并网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推广应用至苏州吴江、连云港赣榆等多个地区。”金鹏飞表示。 经过一系列探索,扬中光伏发电消纳水平持续提升,有效促进了光伏发电量的快速增长。仅2022年,全市光伏发电量达近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6%。其中,自发自用光伏电量近1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达47%。据测算,全年光伏发电量折合节约标准煤消耗近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万吨。 “自提出建设‘绿色能源岛’以来,包括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等一系列政策出台,让全市百姓对新能源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追求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已逐渐成为扬中人民的一种情怀。”何锦璇说。从集体到个人,从生产到生活,扬中兴起了阵阵“绿色浪潮”。 5月26日,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片分选车间内,一张张轻薄如纸的硅片正经历着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考验”。经红色移栽机械手全自动分选后,合格的硅片被从清洗机转移至自动包装机,包装完成后销售给中游企业用于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 “硅片是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晶硅料到硅片,需要经过拉晶、截断、开方、磨倒、切片、清洗等七道工序,历时6至7天。像这种规格为182毫米的硅片,我们每天能生产800万片,日用电量达65万千瓦时。”美科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刘传君介绍。 扬中市供电公司员工上门检修光伏企业用电设备 成立于2017年1月的美科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级高效单晶硅片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积极响应扬中市“绿色能源岛”建设号召,在扬中市供电公司建议支持下,先后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更新改造用能设备等开展节能改造30余次,大大降低了企业能耗水平。 2017年底,扬中市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方熙程上门走访时发现,清洗硅片需持续加热纯水至60℃,这道工序的耗电量约占硅片生产流程用电量的40%~50%;而其空压机车间设备运转产生了大量热量,需实施降温,因此建议其加装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利用回收的余热加热纯水。 美科公司采纳了这一建议,加装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后,回收率超过80%。余热替代了原先的电锅炉加热纯水,全年可节约用电量达1460万千瓦时。此后,该企业还陆续对生产设备进行提效升级,将车间排水系统、制冷系统更换为节能型机组,较此前使用机组年节电10%。2018年,美科公司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 除节能改造外,美科公司还接受扬中市供电公司建议,利用自产硅片组装而成的1.5万块多晶硅电池板,在厂房屋顶建设总容量3680千瓦的光伏电站,采取“自发自用”模式,于2021年11月并网,年发电量约350万千瓦时,折合节约电费开支超350万元。 截至目前,扬中已有24家企业在扬中市供电公司建议指导下完成了设备节能改造,年节电超过3100万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近万吨,节省电费超2000万元。该市近年来累计创成省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霞光下的渔光互补电站 在服务扬中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扬中市供电公司还在制造业、农业、渔业、餐饮烹饪、港口船舶等领域积极推动电气化改造,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实施综合能源服务,年替代化石能源8万吨标准煤;累计推动工业领域实施电能替代项目28个,电能替代设备总功率达17万千瓦,年替代电量近1.76亿千瓦时,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扬中市经济发展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万元GDP能耗较2016年下降达32%。 如今的扬中,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在滨江,依托全电技术养殖的河豚和刀鱼每年春天都招徕八方游客;在市区,建起的多个“零碳公园”成了岛内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在乡村,齐整小洋楼上整齐划一的光伏板,为万家居民带来了看得到的“阳光收益”…… 今年4月底,镇江供电公司再次携手扬中市政府,签署《落地城市“双碳”目标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助推扬中高质量发展》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将在智能电网建设、光伏发电、能源存储、车网互动等领域深度开展合作,持续推动“绿色能源岛”建设走深走实。 推动绿色发展,扬中一直在路上。